笔趣阁

腐书网>君臣义合 > 第二十六章 祠堂(第1页)

第二十六章 祠堂(第1页)

方妈妈跑进关氏房内,大声喊道:“夫人!夫人!”

关氏正在熟读手中书卷,见方妈妈匆匆跑来,含笑说道:“几十年了,你怎么还是老样子,有什么事情慢慢说。”

方妈妈确实刚才跑得太急,她先吸了口气,后又急着讲道:“夫人,小姐被将军绑到祠堂了!”

关氏听后猛地一起身,不小心扭到了脚,她“哎呦”一声,旁边的方妈妈立即扶住了她,说道:“夫人小心,莫要太急,将军一向疼爱小姐,应该不会如何的……夫人,可要叫郎中看一下?”

关氏又坐了下来,她揉了下脚腕,隧道:“不用,我没事。”她又急切地握住方妈妈的手,问道:“你还看到了些什么?”

方妈妈回道:“没有什么了,奴看到小姐绑着,就赶紧跑来向夫人报信。”说罢,关氏又想到,在马车内说过的话,她心中暗想:“可是锦绣一时言语不慎,触怒了将军,这才绑到祠堂闭门思过。”

刚才一时情急,现在想想,倒也是情有可原。站在一旁的方妈妈可想不到这么远,她对上官锦绣的情谊也如同自己的亲生女儿般。方妈妈甚是担忧,她轻轻问了一句有些出了神的夫人关氏:“夫人?可要去祠堂?”

关氏回了神,语音不似刚才那一般,而是冷静回道:“不了。你放心,将军不会对锦绣怎么样的。”方妈妈的心这才平静了下来,点头应下。

此时,上官家的祠堂内多了两个人。下人在房外等候主人随时的叫唤。上官锦绣跪在地上,面对上官家的列祖列宗。她并没有恐惧,她自认为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更没有对不起上官家。心中的不安,全全来自于父亲。书房也好,祠堂也罢,她没有与小人打交道,没有目无君主,肆意妄为。

一身正气的上官故站在正中,面朝上官家先祖的牌位,背对着上官锦绣。他开口道:“上官家与大骊共存,上官家的人个个都深明大义,见危授命,救百姓于水火,承常人不承之重责。也正是因此,上官家才能名震天下。”

确实,确实是如此。这也就是上官锦绣从小所向往的。若非上官家一十三代人,人人为帅,赴汤蹈火,挺身而出,上官锦绣作为女子,又何必节外生枝?她有多少次想,若她能有一个哥哥,或者一个弟弟,该会有多好。她此生最羡慕的人就是她的闺中好友伏谷兰,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父亲爱如珍宝,母亲关爱操心,如今更是嫁给青梅竹马的如意郎君,有了夫君疼爱。一生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面对上官故刚才的言辞,上官锦绣再一次更加坚定自己所做的事情并无过错。她也一定为上官军一博。

上官故瞧听上官锦绣没有言语,心里暗想,这向来冰雪聪明的女儿是没有听懂他的言下之意,还是无言面对列祖列宗?上官故只好再一次开口:“为父不求你将来能够怎样,但至少不要丢了我上官家的面子,扰了上官家列祖列宗的清净。”

话说到这里,上官锦绣不得不问一句:“父亲何出此言?”

上官故转身,看向他自以为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儿,问道:“你还不承认?”

上官锦绣问心无愧,又问了句:“不知父亲所言为何?”

上官故像是动了怒,他吸了口气,语气冷了几分,说道:“你与二殿下结党营私,图我手中兵权,期满长辈,贪图小利,眼中全无君主!此等不忠不孝,在先祖面前,还不知悔改?”在上官故开口的瞬间,上官锦绣就已经明白,不知从何处,但是眼前的父亲全已知晓她与杨骜先前之谈并非为菌菇汤一事。

只要说到政事,上官故一向严惩的紧,竟然都说出欺君之罪。这罪名,是杀头之罪,实在马虎不得。

突然间,上官锦绣脑中浮出了两个字“军权”,还有刚才父亲说的一句话“图我手中兵权”,难道是因为她,父亲才将手中军权交还?上官军跟随上官家三百年,如今说还就还,这不由得让上官锦绣有些恼怒,她立即问道:“难道父亲是因为女儿才将军权交出?”

上官故答道:“能让你悬崖勒马,全新悔改,自然是好的。”

“父亲!”若不是前方站着的是她尊重的父亲,她真想说一句“父亲糊涂”,但话到嘴边,她也只能硬生生吞回去。

上官故问道:“怎么?我还不能决定手中军权的去向了,是否?”

上官锦绣回道:“自然不是,书中有记,儿女有劝谏父母之责。上官军,上上下下对上官家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几百年来誓死跟随。父亲为何就这样交出军权?这不单寒了将士们的心,还……”

上官故站在旁,听上官锦绣的言辞,终于忍不住对她吼道:“上官锦绣!你自己听听你说的什么话!对上官家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寒了将士们的心?若将此言传出,让陛下听去,实乃谋反之罪,可诛九族,毁上官家世代荣耀!”

上官锦绣没有理会上官故的声调,也没有理会他刚才说的话,而是继续说道:“上官家在京中地位之所以稳固,除世代相传,就只剩下手中军权。大骊不给武将封爵,世世代代不过是自己夺来的,而非皇家恩德……”

“住口!”上官故实在是听不下去,再一次打断她,对她吼道。

这一声,让院里的人都听了去,上官故虽然表面严厉,不近人情,但甚少动怒,这不由得让府内之人都议论纷纷。其中也有关氏的人向她报信。

上官锦绣这才发现,父亲怒发冲冠,怒目切齿,浑身像是冒着热气,眼睛里也全是怒火。她从未看过上官故这个样子。

上官故自以为傲的女儿,如今却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这若是传了出去,如何看待上官家的家教。令他更恼怒的是上官家的人都深明大义,但上官锦绣却只想着个人家族,而非家国天下。

他平静了一下,说道:“大骊任何军马都是属于朝廷,属于陛下的,而不是上官家的。受陛下隆恩,率千军万马抗敌,以上官军自立,以报家国,实乃我等三生之幸。”

上官锦绣随口问道:“若不是我上官家先祖与高祖皇帝开疆拓土,何来大骊大好山河,何来大骊之今日?自古以来,何朝何代,没有给开国功臣封爵?我上官家如此效忠,却被陛下夺取兵权,敢问父亲天理何在?。”

效忠君主,孝顺父母,乃天经地义。只是那时并无君臣之分,而是存粹的兄弟情谊,即是这样,高祖皇帝称帝建国时,没有封他做王,亦没有封爵,只是封做将军,一时统领三军,上阵杀敌,军旗上也就多了上官二字。随着时代的变化,上官家手中的军权被君主夺取,而上官家一直以来也只被封为将军。这军内主帅之位是一代一代的上官家人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一直所传的那样,历代相传。

上官锦绣见父亲没有吭声,她开口说道:“女儿从来不敢目无君主,也知晓上官军誓死守护的是大骊江山,誓死效忠的是大骊君主。我上官军的忠诚世人皆知,那将士们忠于上官家同于对陛下效忠,守护的亦是我大骊山河。人有情感,他们骁勇善战,女儿相信他们与上官家有了感情,但却……却被父亲转增他人,试问,他们可会心寒?”

上官故的语气稍微缓和,慢慢解释道:“陛下不是他人,只要陛下下旨,上官军随时交还陛下。”

上官锦绣立即回答:“是,陛下圣旨,自然不可违抗,但若是因为女儿,父亲才交出兵权的话,便成了女儿的过错。”

“你有何过错?”上官故向她问道。上官锦绣正要开口回答,上官故像是知道她准备说的话语,抢先说道:“女子干政,实乃大罪。军权去何,你不该管,也不该问。还未出阁,却与二殿下私自见面,不知羞耻。这便是你的过错。”

上官锦绣本想再与父亲辩论一番,但上官故却又道:“今日为父便罚你,跪在列祖列宗前好好反省,未到后日天亮,不得出祠堂一步。”说罢,便立刻出了门。

上官故走得很快,快的上官锦绣都没瞧见他的神情。不知父亲可还在生气,还是听了她的所言,稍有缓和。但听着他说最后几句话的时候,应当是没有继续动怒了的。上官锦绣也知道,上官故后日才放她出来,是不想让她明日出府,去见杨骜。

“皇储妃”上官锦绣缓缓吐出三个字,她笑了笑,便没有再说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