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沈村长没说话,而是看向了顾清芸。
收不收人家的钱,这个还得顾娘子来决定。
顾清芸道,“赵先生,我们村子是集体盖房,集体分配,不收钱的。”
赵文治听顾清芸说不收钱,实在是感到过意不去。
“你们村子愿意收留我们父女,我们已经非常感激了,这钱咋能不收呢?”
“赵先生,以后你就是我们沈赵村的一份子了。
在我们村,规矩就是这样,大家一起出力,共同将村子建设起来,不分你我。
我们不收你的钱,希望先生以后也能为我们沈赵村出一份力。”
赵文治愣了片刻,随后道,“可是我这幅鬼样子,小芸又是一个女娃娃,能给村子出什么力呢?”
赵文治觉得,以他们父女的能力,根本没办法报答存们们的恩情。
所以到底是他们父女占了便宜,无力报恩。
顾清芸索性直接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赵先生,我打算在村里建一所学堂,方便村子里的孩子们读书认字。
先生既然是文化人,到时候希望先生能教大家读书认字。
不会让你白干,每个月付先生一两银子的月钱,先生觉得如何?
当然,我知道这月钱是有点低了,不过先生除了每个月的月钱之外,村里别的集体收益,先生也都能按人头分一份。
赵先生先考虑下,如果不愿意,我这边也不会强求。”
孩子读书认字如果送去正儿八经的私塾,光是束脩的费用都不是一笔小钱。
一个孩子一年至少要花费一两银子。
就算最差劲的学堂,几百文也是要的。
赵文治身为一个秀才,如果去正儿八经的书院教书,一个月至少有五两银子的收入。
不过眼下这情况,赵文治已经跛了脚,好的书院肯定不愿意要他,会影响学院的形象。
差的书院肯定也不会给他开多高的月钱。
顾清芸提出的这个计划,其实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属于双赢。
赵文治若是愿意,村子里这么多孩子上学,能省下一大笔费用。
赵文治以后也能安定的住在村子里,过上稳定的生活,每个月的进项足够维持他和闺女过的富足。
这一路逃难九死一生,在赵文治看来,金钱名利一点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安安稳稳的活着,比什么都强。
在沈赵村,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吃饱喝足有个家,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赵文治没有考虑,爽快的答应了。
沈村长听了顾清芸的计划,内心激动不已。
这事儿成了,往后村子里的娃娃可就都能读上书了。
读书一向都是有钱人的专利。
而现在他们这些布衣百姓的子女也能参与其中了,怎么能不激动。
不管家里穷不穷,孩子都能进学堂,请先生的费用村子公费出。
娃娃们读了书,往后出路会更多,以后的日子就是想过不好都难。
还是顾娘子主意多,也真心想带着大家把日子越过越好。
他就知道,跟着顾清芸准没错,在她的带领下,沈赵村正在一步步走向富强。
只要村民们齐心,沈赵村一定会蒸蒸日上。
沈村长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这个好消息挨家挨户通知一遍。
村民们得知了这个好消息,惊奇而又兴奋。
他们做父母的,苦一点累一点都行,只要娃娃们长大成人,能有出息,能出人头地,他们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以前,他们庄稼人的后代就只能种庄稼,从来不敢想什么出人头地,是顾清芸,让他们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对于给赵文治建房子的事,大家也都非常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