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腐书网>琅琊榜谋反是第几集 > 前言关于原著剧情与海宴原著的不同(第1页)

前言关于原著剧情与海宴原著的不同(第1页)

本作的主角是靖王萧景琰,他的行事风格和性格跟榜1完全不同,打个比方:他相当于是《雍》剧里面的雍正《贞观》里面的唐太宗,并且加了“湘军之母”胡林翼的设定在里面,可以说是这本书里面治国、权谋、武力、智商、军事才能都极为逆天的人物。

因此,这个筹谋十二年,更像是萧景琰筹谋了十二年,这是他的上位史。而梅长苏更像是隐藏在梁帝国阴暗角落的罪恶人物。他在萧景琰不断获得节度使支持,导致梁帝权力丧失的情况下,借时借势,依靠萧景琰强大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所以我写的是个正儿八经的权斗剧,其实还是很闷很压抑,我这里花了很多时间去看二十四史,以及近现代史,我这里对海宴原著的部分设定进行如下修改。

首先还是要说明白的是,这本书你很难肯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比如说这本书算是最好的一个人:萧景琰。他有过贿赂他人的行为,而且多次有杀梅长苏的想法(他其实知道梅长苏的身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淮河以北,幽州以南的吏治腐败和经济问题、农业凋零、流民遍地等问题是萧景琰自己解决的。

此外,琅琊榜的主角梅长苏,他全家被害,但是我们不能太过同情梅长苏,因为他在本作的一个重大节点,也就是“张猛案”后,差点导致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去给他的复仇计划陪葬,若不是张猛喝醉酒透露了自己造反的计划,张猛完全有可能扼住梁朝咽喉,把梁朝灭亡,并使整个淮河以北的中国北方陷入剧烈的军阀混战中。

然后很纠结历史事实的人总是会怀疑琅琊榜到底是讲南朝梁还是五代后梁?这里我决定根据元朝在1339年发生的“范孟案”和元朝以及五代十国的气候环境对琅琊榜原著前十二年发生的事情进行设定。

我将解答几个问题,将设定修改如下

一:赤焰案死七万人是怎么回事?

由于很多人认为这是个巨大的剧情Bug,我改成赤焰军总人数七千人,同罗绍威制造的魏博镇牙兵屠杀事件一致,赤焰军全军覆没,死亡七万是后来朝廷谏官编造的谎言,由于本作设定的事件是928年开始,因此宋代的台谏合一制度并没有出现,所以萧选将大量谏官杀死并辟谣。

二:大梁首都为什么不是汴梁?而是金陵?

由于萧选在五王之乱后于汴梁登基,并迅速发动赤焰案,导致梁国在关中的防守陷入极端的窘迫之中,所以抽调了大量位于汴梁的军队北上抵抗大渝和北燕的进攻,导致了河南掌控的严重空虚,这里设定萧选在大概类似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范围内广布手下心腹,使整个中原滴水不进。

但是由于五代十国处于中国第三个寒冷期,严重干旱,干旱导致梁帝国出现了严重的漕运危机,大量漕粮运不进当时梁朝的首都汴梁,导致河南官场出现严重的分裂,最终在一名叫做张猛的底层小吏的策动下,由江左盟作为依托,对河南官场进行大规模的破坏,破坏结果就是梁帝萧选在汴梁及河南官场的心腹出现巨大损失,河南、淮南的官场几乎真空,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影响下,萧选不得不迁都江宁,并改国都名为金陵。

三:梅长苏的原型设定,廊州到底在哪里?江左盟的收入是怎样的?

这里,作者决定根据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方国珍的故事对梅长苏进行改编,将廊州改为浙江东北海域的一座小岛,而江左盟则截断了大梁帝国十分之一的税收,这些税收全部来源于盐税,而梁帝国一年岁入大概是八百万贯左右,江左盟一年便能利用强大的私盐收入获得八十万贯的进项,而在“张猛事件”出现之前,梅长苏通过个人手腕在三吴广布产业,使江左盟一年的收入就远远超过了一百万贯(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百多万两银子),这也是梅长苏可以安插大量的心腹进入梁朝各地的原因。

四:为什么全国舆论声浪都支持梅长苏?可以让梁帝对他放下心中的芥蒂。

这一方面,作者反复观看了中国农民起义史,认为梅长苏在当时不断宣扬道教和佛教合一的“江左五斗米道”,跟琅琊榜史料本一致,在这个情况下,朝廷上下除了誉王和太子党以外,大部分人都去相信江左五斗米道,而萧选都选择相信这种教派,导致萧景琰登基前,朝廷内外形势格外严峻,内部倾轧极其严重。

五:为什么梁帝会信任蒙挚这个赤焰旧人?

我认为,蒙挚在赤焰案中应该是选择了隐忍,他不断地巴结讨好梁帝,通过捧杀的方式赶走了一批上级,最后控制了梁国禁军的兵权,最终帮助梅长苏平反。

六:南楚的宇文氏改为马氏,抵消观众的违和感。

七:“云南铁骑”称呼剑南军,因为背景是架空的五代十国时期,而且“剑南军”也比云南军更加好听更加霸气一些。

八:为什么梁帝不查江左盟

这本书里设定了节度使制度的存在,因此江左盟有很多个节度使作为自己的后台,在发展壮大之前,梁帝需要依靠扬州的节度使来保证江南提供的国库收入,因此不查,也查不了江左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