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之事牵涉极大,耗资惊人,极其劳民伤财,马皇后实际上很不希望朱重八这样来回折腾。
但知晓重八对此事一直有着执念,这类国之大事,她又不好多加评论,也就没在这方面多做提及。
现在,听闻朱重八心结竟被韩力解开,日后再也不提迁都之事,她心中顿感欣喜。
“另外,韩力准备教授标儿一门强身健体的法门,叫八部金刚功。
这八部金刚功,原来是一种非常高深的道教锻体方法,坚持练习确实能够增强体质减少生病。
日后便让标儿每日习练,练得身子健健康康,看他还能不能被这些小病困扰住!”
听朱重八如此讲,马皇后也不禁开心起来,心头担忧减轻许多。
有这样多重有针对性的措施,自己那标儿应该不会如韩力所说英年早逝了吧?
“对了,重八,你有没有问到永乐大帝是谁?”
确认标儿的事有了转机后,马皇后突然望着朱重八这样询问。
在坤宁宫内,马皇后看着朱重八询及永乐大帝之事。
朱重八听了,先是一愣,随即拍了一下大腿。
“我把这事儿给忘了!一问起标儿的事和手机的事后,就直接离开了!”
“唉!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居然忘了去问?”
此前满脑子都是儿子标儿的死,以及相关的种种事情,还有那令人震惊不已的手机,竟全然忘了追问永乐大帝的事情。
如今经马皇后一问,朱重八意识到时不禁懊悔万分。
马皇后还没提到此事之前,他还感觉不到什么异常;一旦被提起,瞬间就觉得心底像被猫爪挠着似的痒极了。
是啊,如果永乐大帝不是标儿的话,那这永乐大帝究竟是谁呢?能被称为永乐大帝之人必定有所作为,非一般人物可称。
自家子孙之中谁又有如此才能呢?
当得知朱重八在这个重要问题上竟忘记询问韩力,马皇后内心难免有些失落,她亦渴望知晓这个神秘的永乐大帝的身份。
“应该是允炆这孙子吧?这孩子虽年纪轻轻,却显得挺机灵的。”
朱重八推测道。
本来长孙朱雄英为皇太孙,本该稳坐明朝第三代君王之位。
然而因染天花于数月前不幸离世。
而自己的女儿依照原有历史轨迹会在洪武二十五年过世。
这样一来,皇位自然要传到第三代,也就是标儿留下的嫡子中去。
原本标儿只有两位嫡子:雄英与允熥。
雄英已不在,按照长幼顺序,似乎应由允熥继承皇位才是。
如今情形已有所不同。
太子妃常氏过世后,原本的次妃吕氏得以正名,成为新的太子妃。
随着吕氏身份的转变,她所出之子自然也力为嫡出。
按此排序,允炆年长允熥一岁,作为嫡次子,本当继承皇太孙之位。
在秦朝之前,即便诸侯有多位妻妾,也唯有原配之子享有嫡系地位。
然而秦朝之后规矩改变,若是原配去世而妾室晋位正妃,或再婚继娶,其子女同样被视为嫡出,并依年齿排列。
于是原本的嫡次子允熥降为第三子,庶长子允炆转为嫡次子。
通常情况下,为免皇位传承出现混乱,在太子妃亡故后应将正妃之位空悬。
但由于朱雄英早已被立为皇太孙,吕氏即便升为太子妃,她的小儿子朱允炆也不会威胁到皇太孙的位置,因此当时未加考虑。
岂料朱雄英英年早逝,这一格局陡然变得复杂起来。
朱重八一贯重视长幼有序的原则,这便是他此刻称永乐大帝为朱允炆的理由之一。
此外,他还设身处地思考了一番过往的情景。
那时朱标驾鹤西去,蓝玉等大将原是预备辅助朱标的势力。
朱标健在时自然能驾驭这些桀骜不驯的将士;但一旦朱标不在,则无论朱允炆还是朱允熥都无法控制他们。
蓝玉性格跋扈且居功自傲,容易滋生变故。
考虑到自己年纪渐老,继承者年轻缺乏经验的情况,朱重八认定若让朱允熥即位,蓝玉便会成为允熥的舅爷,地位过高、权力过重而允熥尚且年幼无力压制,极可能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而这绝非朱重八所愿见到的结果。
因此他决定必须除掉一部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可一旦解决蓝玉等将领,这些本与允熥有渊源的人物消逝,允熥会作何感想?其他人又如何评价他?天子若丧失威望,难以统领百官,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