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平淡的语气渐渐变得慷慨激昂起来,到后面更是透露出几分悲怆之情。
每每回忆起后世历史上这一结局,他的心中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难以下咽。
但无论如何评价,虽然**在之前可能有许多错误选择,仅凭这一点关于坚守气节的体现,就确实令人刮目相看并值得敬佩。
随着韩力话语停歇,整个乾清宫陷入了无声之中。
无论是朱重八还是朱标都没有马上开口,他们仿佛还停留在刚刚听到的故事里未能脱身。
二者的脸上显现出极其复杂的神情,这样沉静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朱重八才长长吸气再缓慢吐出来。
他对**的看法已经从一开始觉得此人愚不可及有了些许改变。
尽管仍然坚持认为**存在诸多蠢笨之举,但正如韩力所言,此人的气节尚存,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没丢老朱家的脸面。
和大宋末期那群窝囊废比起来要好得多——那些软弱不堪的大宋帝王们简直丧失了基本的人格尊严。
任由异族肆意凌辱皇家力员,众多女性甚至沦落到极端屈辱的地步……这样的景象想想就让人觉得耻辱愤恨无比!假如自己的后代真的步了大宋皇帝之后尘,那么他真有可能气到吐血身亡不可。
“**,这个子孙虽然愚钝与否尚未可知,但绝对没有让咱们朱家蒙羞!”
良久以后,朱重八终于发出一句感慨。
朱标的神情同样是五味杂陈。
听完关于**那段生生死死间所做的决定,也不禁对这个人物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观。
在说完这话后,乾清宫再度归于寂静。
很明显,朱重八与朱标这对父子依然深陷于大明灭亡及某位皇帝身故所带来的沉痛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在这样的氛围里,又过了一段时间后,朱重八才重新开口说话。
他望着韩力道:“你给我们讲了那么多关于后代子孙的故事,说我们的后人犯了许多愚蠢的错误,听起来像是大明的灭亡完全是由他们引起的。
难道作为臣子的人就没有犯任何错吗?”
说出这番话时,朱重八的语气已经带着明显的愤怒和不安。
显然,韩力刚才提及某人的逝去,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他下意识地想要为某些事情正名。
然而韩力却摇了摇头说:“陛下,并非您想的那样。
大明的覆灭确实不能全都归咎于他们的身上。
一部分原因是我在之前提到过的,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兴衰更替规律。
另一方面,大明的众臣同样在这场悲剧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巨大责任!”
他继续解释到,“晚明时期的党派斗争异常尖锐,特别是东林党这类人,嘴上满是仁义道德的话语,实际行为却极其龌龊、无耻。
他们是那种说得冠冕堂皇却行事卑鄙的人。
表面正直无比,也看起来最清廉爱国的样子,背后却是大肆收受贿赂、巧取豪夺,将男盗女娼、伪善之表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些人所谓的廉洁根本不存在,那些号称正直的人无一不是坐拥巨富。
特别是几位知名的人物,占田达几万顷甚至更多,掌控整个县城土地的情况也有。
他们府邸仆役众多,家业巨大,其名下土地免税。
更严重的是官员贪腐泛滥,军队中的军饷也被严重侵吞截留,虚报人数冒领口粮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
“大明后期军队战力低下并非单一原因造力。
除了部分体制弊端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士兵们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军费供给,往往要忍饥挨饿上战场厮杀。
不是先帝不清楚养兵就要保证粮饷的道理,可在他除掉魏忠贤后没多久就发现朝廷再也征收到足够的税款维持国家运转了。
虽然天灾人祸不断、内忧外患重重,急需资金投入救援建设恢复经济民生,可国库税收急剧减少直至枯竭。”
“实际上,原本的税务收入并未减少太多,但几乎都被层层官僚瓜分吞噬殆尽了。
真正进入国家账户的钱财不足十分之一。
此外,在部队里面,各级指挥将领相互勾结进行贪腐勒索也是极为严重。
大量虚假人员名单存在,军队空有其表。
在编将士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被长官压榨得很惨,吃空饷这种问题从上至下愈演愈烈。”
“到了明朝晚期时社会秩序早已极度紊乱,而当国家迫切需求精兵勇将来挽救危局之际,这些所谓的大臣们竟把这一切视为自己大发横财的机会,即使皇帝殚精竭虑筹集物资,希望用以稳定边关加强国防力量支持前线战斗,可是结果却是刚刚走出京城关口就被截胡了一半,再经过地方层层掠夺克扣,两百万两白银的军需物资最终能够发到普通士卒手里的,可能还不到十万两……”
听到这里,“啪!”
一声巨响划破空气回荡在整个房子里,原来是朱重八猛地用手拍在桌子上,震怒之下脸色发青显得极为激动。
“好啊,都是些蛀虫!真是些可恨的害人虫!这样的一帮混账要是让本皇遇见非统统处决不足以解气!当初真该再多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