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年激动的连连点头,“老臣拿回去会认真拜读的。”
裴乐瑶有点尴尬的挠了挠头。
这东西也不是她创造出来的,她是学习了一位伟人的思想。
可她也无法全盘告诉张启年。
“先生不用这样……先生治理经验丰富,一定要提出中肯的意见,认真客观的进行修改。”裴乐瑶态度诚恳的说道。
“太女殿下给老臣的惊喜不知还有多少?”张启年情绪激动,眼眶泛红。
“太女殿下一定是一位心中装着百姓的伟大君主。”
张启年难以压制自己的情绪。
他被皇帝赶出京城的时候已经年近六十,现在已是七旬老人。
他选定了太女殿下作为大周的下一任君主,进行培养和扶持。
在他那个年纪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
他是想要一位明君的。
现在看来,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叛军起兵造反,一路打到京城,再看皇帝和二皇子的反应便知道,他之前的选择是多么的明智。
“先生客气了,我们师生之间就不用互相吹捧了。”裴乐瑶坦然道。
张启年连连点头,带着裴乐瑶写的两本方案,将其捧在怀中,爱不释手,离开了勤政殿。
裴乐瑶想做明君,当然也需要明臣来辅佐。
君臣互助,相辅相成,才能为大周开创一代盛世。
燕州府。乔叶在州府里巡视了一圈,回到衙门。他重重叹息一声。
燕州府萧条了许多。
虽然燕州府严防死守,但还是有不少老百姓逃离。
叛军大势已去,被朝廷兵马攻破是迟早的事情。
赵攀已经被杀,燕州其实没有再坚持下去的必要。
燕州府也曾经十分繁华,可现在却显得越来越萧条。
燕州府是叛军赵攀的源地,谁能知道朝廷兵马打下燕州之后会怎么处置。
宋城听到乔叶的哀叹声,走进了衙门。
宋城从京城逃离,跑到燕州府,在燕州府衙门做文书工作。
宋城就是个刀笔小吏,不会涉及到核心的事务,再加上他又是乔叶的好友,没有人对他起疑心。
平时他在衙门做完自己的事情,有时间了便会和乔叶谈谈诗文,偶尔也会陪他一起去钓鱼。
秋天的时候他们会去登山赏红叶。
“乔兄,这是在哀叹什么?”宋城问道。
“宋兄来了。”乔叶招呼宋城入座,让衙役上了茶。
“刚才我出去巡视一圈,燕州府越来越萧条了。”
乔叶又叹了一口气。
“燕州府大势已去,朝廷兵马迟早会攻破燕州。”
“我不知将来燕州府会怎么样?”
作为地方官,乔叶不想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看到燕州府血流成河。
“只要投降,太女殿下都会给予优待。”宋城说道。
乔叶点点头,“这个我自然知道。”
“我也知道燕州已经不可能再有将来。”
“陈灿率领着河北路的兵马,宋青峰率领洛州的兵马,已经逼近燕州府。”
“他们迟早也会打下燕州府。”
“只是燕州府我说了不算。”
乔叶虽然是燕州知府,也是赵攀让他留守燕州府。
可是在战争时期说了算的是武将,谁手中握着兵马,谁的拳头就大。
他不过就是个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