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晴的白狐裘斗篷被染成了淡金色,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移动的光晕。
“御史大人年纪……尚小,为何国公爷会舍得让你来西疆?”厉寒川终于还是忍不住小声道了一句。
他说这话的时候非常小心,也就只有离得近的小晴与江小雪能听到。
而且这话说着也挺小心翼翼的。
他说的是国公爷“舍得”让小晴过来。
他这话是委婉问小晴缘由,却没有质疑小晴能力的意思,只会给人一种如此可人的女儿,国公爷舍得让她冒险,是在担心小晴安危的感觉。
这话即便是让人听了去,也可以理解为他在感慨,国公爷明知西疆危险,但心系大夏,还是让亲女儿冒险了。
他这话问的委婉,但小晴也是心里门清。
她当然知道对方在顾虑什么。
小晴继承了曾经在其他世界行医的记忆,那些记忆可不仅仅包括医学知识,还包括一些行医的经历。
作为医者,她非常清楚世人对医者的一些看法。
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这话放在医者身上分外贴切。
医者本来就是吃经验的职业,年龄直接关系到了工作经验,从侧面也印证了医者本身的水平。
特别是一些医学技术落后的时代,教育水平还相对落后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了。
可以说,老医生不一定医术高超,但医术高超的一定是老医生。
即便是她在那个教育水平相对先进的世界,也受到了一些这种歧视。
甚至因为她看起来年轻,一些病人家属非常不信任,直接让换了一位医生给看病。
如今,她身处的大夏是一个医术落后的国度。
别说公开教育授课了,甚至一些医者还敝帚自珍,甚至还搞什么传男不传女那一套,这就让医者的水平更加堪忧了。
都说医不叩门,这句话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患者对医者信任的重要性。
患者的信任,是可以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
这放到小晴学医的那个世界,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叫做“安慰剂效应”。
更加通俗的说法就是“心理作用”。
若病人足够信任医者,即便医者给喝的是符水,病人也会觉得有效,甚至是立刻见效那种。
反之,若病人不信任,那对于治疗效果,是会打折扣的。
小晴作为经验丰富(只有她自已知道)的医者,当然知道患者信任的重要性。
她瞬间便察觉到了这一群随行将领,包括走在前头的厉寒川眼中也藏着疑虑。
她知道,当务之急,是让大家对她的医术建立起信任。
所以,小晴清了清嗓子,打起精神,就开始吹牛。
“父亲很早就察觉到了我的医术天赋,在我很小的时候,便送到了南方的一户隐士高人家学习医术!”
“我三岁识药,五岁能辨脉,七岁开始随父亲出入太医院。”
“在我七岁的时候,当年还是十一皇子的皇帝陛下遇刺受伤极重,太医院一众御医束手无策,是我亲自出手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