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问道:“你们三人,是咱钦点的大明首届恩科前三甲,咱这一次叫你们来,是想问一问你们,你们觉得,朝廷现在推行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两道政策,孰好孰坏?”
“臣以为……”
状元吴伯宗没有犹豫,率先开口:“为民牧者若能爱善而少取之,则民亦渐臻丰裕,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累,减一分则民沾一分之泽。
皇上推行的这两道政策不仅精妙,而且是利国利民之良策,摊丁于亩,免无地之民丁银苦累,使黔首得脱催科之困,官绅同纳,法行至公,破百年缙绅优免之弊,令赋税均平而国用足。
此二者相辅相成,既充盈国库以固国本,又纾解民困以聚民心,实为利在千秋的德政。”
“不错,此乃尧舜之仁,兼商鞅之断,上利社稷,下安黎元。”
“若能顺利推行,天下万民,莫不感颂圣主如天之恩!”
郭翀和贾敏也是点头。
作为有良知的读书人,当然知道这两道政策意义。
朱元璋点头,道:“但是现在,这两道政策推行很不利,遭到了地方大户的强烈对抗,咱也能理解,毕竟祖制嘛,岂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但是,为了咱们大明的未来,这个税收制度一定得改!”
三人点头。
朱元璋继续道:“咱也知道,想要一下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难度确实太大,所以,咱的意思是,还是先在一些地方推行,树立典型,然后再向全国推广。”
“咱想,就在咱的老家凤阳府以及淮西一带先推行,给全国打个样。”
三人都想到了试行这个法子,可是他们想不到的是,皇上竟然选择了他的老家。
要知道,他的老家可是涉及最多也是级别最高的官绅,现在朝堂中的重臣要臣,大多数可都是出自那里,要先从那里推行,阻力肯定是最大的。
可一旦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那么接下来全国范围内推广可就容易多了。
“知道为什么是淮西吗?因为淮西现在是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解决了,剩下的次要矛盾就会容易解决得多!”
三人都是一怔。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他们读书破万卷,却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话。
“这个听不懂没关系。”
朱元璋摆了摆手,正色道:“咱是想你们三人共同作为巡抚,进驻淮西地区,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国策,可否?”
三人下意识的互看一眼,紧接着便是不约而同的拜下:“臣等,接旨!”
巡抚,那可是了不得。
虽然在目前而言,巡抚并不是常设职位,是朝廷派出来解决突发问题的“救火队员”
。
比如某地匪患严重、官员不作为,朝廷就派巡抚过去解决。
巡抚的权力很大,因为他是代表皇上和朝廷行使权力,三司的长官见了他也得让三分。
其实,这个时候的巡视就类似于后来的钦差大臣。
下了地方,他们三人就代表了皇上,代表了朝廷,这是他们进入朝堂以来,接到的级别最高的任务。
他们知道,皇上找他们三个,是因为他们三个代表了朝堂的新生力量。
而且他们也知道,如果这事办成了,那将成为他们仕途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们到了地方,得拿出点手段来,放开手脚去做,无论是谁,该交税的就要交税,不交税的,该按律法查办就按律法查办,千万不要手软,也不要害怕得罪人,记住了,天塌不下来,就算塌下来了,咱也给你们顶着!”
朱元璋看着三人的眼中露出了精光。
“皇上放心,臣等一定竭尽所能,不负皇上重托!”
三人眼中也是露出精光,大声回道。
朱元璋不断点头:“咱这就让人下旨,你们三个回去收拾安排妥当,准备出发。”
“是。”
三人大声应诺……
……
三日后,三个年轻人拿着皇上的旨意,轻装简行,往淮西而去。
此刻的他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而前方等待他们的腥风血雨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猛烈……
……
这个时候,在一堆乱糟糟的事情中,大明皇家也终于迎来一件久违的大喜事。
老朱家添丁了。
大明的最名正言顺的嫡子长孙呱呱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