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都是真传,虽斗战手段良莠不齐,但都有朝游北海暮苍梧的腾挪本事。
未过午时,众仙便已瞥见灵山胜景。
陆源也是初次到此,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但见那灵山峰峦,瑞霭千条冲霄汉,祥光万丈透幽冥。五色毫光映虚空,一轮圆相照苍穹,石上泉鸣演妙法,林间风过诵真宗。端的是一尘不染禅心地,万劫难移极乐宫。
得僧尼接引,众仙将身入内。
一路上,古柏虬松皆合抱,琪花瑶草尽含芳。
琳宫贝阙倚危岩,宝刹珠楼隐翠岚,檐角飞甍吞斗柄,廊腰缦回系云帆,经台犹带天花坠,法座长留贝叶函。
待至大雷音寺前见礼,众仙紧随镇元子身后,各自拜谒。
寒暄完毕,径直去下首处落座。
灵山雷音寺前立七宝莲台,周匝悬幡幢璎珞,宝盆一座。诸佛弟子按品阶列席,四金刚守天门,八菩萨镇莲座,阿傩、伽叶捧经卷侍立如来左右。
如来端坐当中,面朝宝盆,盆中具设百样花,千般异果等物。
口中诵念与君同乐,即遣阿傩、金蝉子左右布散。
那金蝉子生的仪表堂堂,丰姿英伟,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
行走间带着翩翩风采,及至镇元大仙身旁,他含笑下拜,斟满茶水,“大仙远劳,请饮此杯。”
金蝉子虽是佛像,却更像谦谦君子,看得镇元子为之心倾,“长老请。”
这方如来登莲台,讲三乘妙典,声如洪钟,引得五百罗汉齐唱梵呗,声动三十三天。真个是:饿鬼道里生白莲,铁围山下涌金泉,目连一钵乾坤动,众生同沐大悲天!
众仙听得如痴如醉,直觉梵音曼妙,如享太牢。
讲到日沉,佛祖声音骤止,驱韦陀驾法船巡三洲,施食放焰,度化恶鬼。
雷音寺外热闹依旧。
此等盛会,引得佛道儒三家咸集,交流不断。
金蝉子与镇元大仙颇为投缘,妙语之间,笑意晏晏。
正欢笑之间,却见佛祖大弟子阿傩上前,四下见礼,待到了镇元大仙这一处,他略微迟疑。
视线却瞟在了镇元大仙身后陆源腰间。
左佩砗磲,右佩琉璃,这番妙道,比之他们更像大觉之士。
隐下眼中羡色,阿傩躬身向镇元大仙道:“大仙,此方盛会,当是我辈弟子修习交流之时。大仙乃三界道德羽士,门下弟子个个精深,可否稍作交流,以全我等敬道之心。”
镇元大仙脸含笑意,那还不知道这阿傩所求为了何人,只言得一声善字,便遣陆源上前。
陆源拱手,站到客座之前,面向如来,躬身稽首道:“佛老,小子陆源献丑了。”
值此盛会,佛老也不免喜笑开颜,只温声道:“略作交流,互为印证即可。”
陆源点头再拜,回看向诸佛、菩萨、金刚、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众,“不知诸位高僧可有真言互为印证?”
其下一僧乃是迦叶,悟性高绝,拈花一笑而成大觉。
此时出声,“陆居士,贫僧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