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珩收复陕北四州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处置僭越称帝的陕北军阀孙皓邯。
孙皓邯素来以残暴著称,原想着应是有几分胆色的人物,谁想这会儿死到临头了,竟也会露出这般惶恐的神色。
此刻,他跪在萧珩脚下,如同一条匍匐的狗,表示自己愿意俯首称臣,只求萧珩对他网开一面。
萧珩看着他仿佛在看一个笑话,他问段云枫:“你想如何处置此人?”
段云枫看着孙皓邯露出嫌恶的神色,他知道萧珩问他是顾及着他与孙皓邯的旧仇,但如今处决了安有良、灭了秦军后,他心中恨意已消,此时再看孙皓邯只觉得恶心,“陛下依法处置此人便是。”
于是萧珩下令,将孙皓邯押送回延州,斩首于西市。
临行前,孙皓邯被吏卒押送回了延州——他原本称帝的地方,而如今,他蓬头垢面地坐在囚车中,胸前挂着罪牌,游街示众,
暴怒的百姓望着眼前的一幕,从街道两侧冲了上来,挤开了吏卒,将孙皓邯从囚车中生生拖了出来。
面对着手持棍棒的暴民,吏卒一时半刻也不敢上前阻拦,再者,上级派他们押送囚犯时,也没嘱咐过一定要将孙皓邯活着带至刑场。
等人群散去吏卒上前查看状况时,地上只剩下一具血淋淋的骨架,那上面的血肉似是被一片片地撕扯了下来。
酷爱用人肉充当军粮的一代军阀孙皓邯,最终被愤怒的百姓分而食之。
处置完孙皓邯,萧珩委派了新的延州刺史,令其安置流民、开垦荒田,尽快帮陕北四州重建秩序,并下诏免去了延、丹、鄜、坊四州两年的赋税。
……
三月,萧珩正式迁都长安。
在户部侍郎徐正严与尚书令王沐川的共同治理下,长安荒废的田地都被开垦了起来,百业渐兴,已基本恢复了井然的秩序,人口也从原本的三千户增长到了万户,原本为躲避战乱而离开的贾商与士大夫也纷纷回到了长安,市井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见原本昏聩的燕君和变了个人似的,突然成了有宏图伟志的贤明君主,从各地而来投奔燕廷的士人也愈发多了,其中有不少是自江南、淮南一代而来,不堪李冀昌与吴王暴政的士人。
萧珩让吏部从中挑选出了一批有才干的士人以扩充六部。
眼看皇帝御下的社稷逐渐稳定了下来,这些大臣们又关心起了另一件事。
这日,萧珩商讨完如何处治同州蝗灾一事,本想散朝,却见尚书右仆射一副愁眉苦脸、欲言又止的模样。
萧珩问他,“爱卿何事忧愁?”
右仆射出列道:“陛下贤德圣明,心系天下,实乃万民之福,然而如今中宫虚位、后宫空虚,实在有违祖训,望陛下思宗庙之重,遵祖宗成法,早日扩充后宫,以固国本。”
一旁的段云枫闻言下意识地攥紧了手掌,扭头看向他。
如今皇帝已二十有二,但后宫却空无一人,这帮大臣自然急着要他纳妃充实后宫,那皇帝会怎么做?
皇帝会答应吗……
萧珩面上神色不变,只沉声道:“如今社稷未定,朕岂有心思考虑后宫之事,此事不必再奏。”
右仆射道:“今陛下春秋鼎盛,而子嗣未丰,非社稷之福啊!”
说着,“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右仆射这么一跪,他身后的几个官吏也跟着跪了下去。
萧珩权当作没看到,说了句“散朝”,由着这帮人继续在金銮殿中跪着。
结果没想到有人倒是胆大,朝堂上右仆射被皇帝亲自驳斥了纳妃一事,竟还敢直接往萧珩宫中塞人。
那日,段云枫进宫面圣,便撞见了四五个美人跪在御书房接受审讯这一幕。
萧珩问出幕后主使后,便让人将她们送走了。
随后便见段云枫板着个脸的模样,也不知道在怄谁的气,“陛下真是好大的艳福。”
萧珩无视他那阴阳怪气的语调,放下手中的奏折,道:“新宅子搬进去了?”
段云枫:“都张罗好了,我过来就是想谢陛下赐第之恩,哪成想倒是不小心撞到了陛下的‘好事’。”
萧珩抿着唇,瞪了他一眼,“什么好事?怎么?朕倒是不知道,你这般急着成亲?可需要朕给你赐婚?”
段云枫听他这么说,心中那股莫名的火气一下窜了起来,忍不住呛道:“陛下连自己的事都顾不过来,就要帮我张罗,当真是比我亲爹都上心。”
虽然后半句话是他压低了声音说的,但还是被萧珩给听去了,他蹙眉道:“段云枫。”
萧珩每次直呼自己的名字时,总有一种莫名的威压感,段云枫偏过目光,不与他对视,但还是小声道:“我目前还不急着成亲,陛下还是先着急着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