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东方的声音。
】
当最后一个音落下,林若曦鞠躬下台,山南起身谢幕。
全场掌声如雷。
那是所有人一致的回应。
那一刻,全世界知道了一个名字——
山南。
也是易喆。
演出结束后。
后台评分系统开启,各国乐评人开始打分。
M国文化协会首席评论员开口:
“山南,是当代东方旋律最锋利的一笔。”
“不是妥协,不是媚俗,而是用他自己的笔,写出了所有人该听的旋律。”
“今晚,不是演出。”
“是历史。”
同时,后台技术团队发现一个数据异常——
这是本届文化节开幕以来,打分最快、满分最多的一场演出。
演出结束后的第十二小时。
《她是江山》的合辑版上线不到一天,播放量破三千万,已被本地三大音乐平台首页推荐。
光影实验室的账号涨粉数十万。
后台评论如潮,私信爆炸,连易喆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林若曦坐在后台卸妆室,看着热搜榜上的话题,轻声嘀咕了一句:“山南哥哥,你这次是真的把我推回来了。”
“我说过,这舞台你能站。”
易喆声音从一旁传来,语气依旧懒,但眼神却带着一股说不清的锋利。
但很快,他收起手机。
因为——新的风向变了。
M国当晚最大文娱论坛板块。
一条高热帖子突然爆火:
【有人注意到山南的“情绪剪辑”
了吗?这东西不值一提】
底下评论:
【说到底还是靠音乐冲情绪,一招吃遍天下?技术在哪?】
【我认真看了,所谓短剧的节奏全靠剪辑欺骗感官,哪有什么真正的叙事结构】
【真要论实力,光影只是抓住了情绪风口,不等于真有内容】
点进去一看,发帖ID是本地知名内容博主“影评光年”
,拥有百万粉丝,一直和某大型内容投资平台关系密切。
而那平台,背后的最大金主——正是灿影。
紧接着,M国娱乐博主“剧内人”
发布长文:
【“情绪故事”
是一场骗局:为什么光影实验室的走红并不等于实力】
文中直指《风从东方来》是“情绪投机”
,“山南作为个人IP刻意营造文化身份标签”
,甚至说林若曦是“商业包装的旧牌翻炒”
。
这篇文章,一夜之间被十多位百万级大V转发。
话题#光影短剧只靠剪辑情绪#迅速冲上本地热榜前十。
整个光影实验室的后台评论,一瞬间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