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发顺着周之茂的介绍,逐一见礼。
这些人多是世家或者豪商,算起来,只有陈吉发算是新晋,家世不显。
此外,这些人身边还有些女眷。
由于都是些外地士子,陪在身边照顾的多是妾室。
周之茂身边是妾高氏,长的妖娆美艳,看上去像是从哪个青楼赎出来的;杜复礼带了妾张氏;陈谨身边是妾刘氏;周寿明身边是妾徐氏;蔡河山的女伴连妾都算不上,是歌姬冯氏;唯独大冶的袁松涛没有带女眷,他年纪最小,如今才十八岁,没有娶妻,也没有纳妾,带了个十来岁的书童。
现场除了男子便是侍妾,倒让陈小雨这个待嫁闺女变得更加局促了,陈吉发感觉妹妹攥紧了他的袖子,濡湿的掌心让他的臂膀都感受到了水汽。
倒是他考虑不周了。
毕竟,他的价值观有许多上辈子的印记,穿越后又一直与低门小户和商人家庭打交道,这种士子间携伴出行的游会也没有经验,还以为同上次苏云生组织的那般,都是带着家中亲近的姐妹。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陈吉发面色如常,毫不为意,原本忍着讪笑的陈谨和周寿明也不好意思当面撕破脸皮。
而另外几位书生则相对有涵养些,没有表露出异常,甚至周之茂还有意照料,安排高氏与她单独坐在旁边,离男宾远远的。
书生们先在亭中纵论大事,又以今日的风景作诗,附庸风雅,咬文嚼字。
末了,周之茂提起陈吉发擅长丹青,请他作画。
陈吉发虽然不是美术专业出身,但系统资料库里并不缺古代名画。
比起这个鉴赏墨宝机会难得的时代,他占有的信息优势实在太大了。
略一思索,他就借鉴明代的几幅秋江山水图,再加上黄鹤楼和秋游的元素,简单勾勒了一幅《秋江郊游图》。
这幅图应该算是他的原创,比起之前的《千里江山图》肯定要逊色不少,不过,考虑到是临场作画,更加考验构图和基本功,在场的众位书生,也都赞不绝口。
几个人中,周之茂才气最高,他盯着画卷思索片刻,竟成了一首小诗,提笔写在这幅新出炉的《秋江郊游图》上,然后掏出怀中小鉴,印了上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上去,顿时便有意趣多了,众人又是一通喝彩。
等过了文墨环节,几人便荡舟江上,遥观黄鹤楼,铁门关,顺江而下,登鹦鹉洲。
此时秋高气爽,烟波万里,龟蛇山下,名楼盛景,美不胜收。
偶有渔船泛舟江上,歌声袅袅,别有韵味。
书生们在画舫上摆了清酒,浅唱对饮,好不快活。
那蔡河山带来的歌姬,便是为了此时。
抱一副琵琶娉婷婀娜,弹一曲小调咿咿呀呀,虽是秋风渐凉,却熏得满船人心中如醉,火热非常。
不多久,陈吉发便与几人混熟。
于是便知道,几人身份,各有不同。
陈谨与周寿明都是世家豪族,累世官宦,长辈亲族,在朝廷为官者众。
蔡河山与杜复礼,算是新晋豪族,蔡家是沔阳县的大地主,有良田万顷,杜家是江陵最大的棉布商人,但两家都没出过进士,这么多年最高也就出过举人,做官也就只能做地方官,势力范围始终局限于州府。
只有袁松涛与他陈吉发相似,都是新晋的秀才,袁松涛的爹是个举人,因故辞官回乡,现在经营一家不大的私矿,赚了钱便送儿子读书,而陈吉发就不用说,城坊商户的子弟。
从这些人的身份,陈吉发便知道周之茂这人的政治抱负不小。
能够舍得资源笼络各个阶层的人,本身就意味着眼界和手段。
陈吉发不善音律,也没什么诗歌天赋,于是静静的坐在一旁,听他们之间的对话,脑子里思索自己的事情。
周之茂见他落单,便过来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