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弯转的急,陈吉发有些懵圈。
不过,这就是同意他给赵天河提出的所谓“引流入哨”
的建议了。
看来,刚才说的那段义利论,还是打动了这位少年县令。
他果真是想要做事的人。
陈吉发连忙起身,向刘县令行礼。
“县尊大人有担当,草民替乡野流民谢恩!”
“小陈先生客气。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刘勷站起来,意味着这次谈话进入尾声,“愿有一日你能金榜题名,大展宏图。”
从县令的书房出来,陈吉发背后都是冷汗。
虽说对方只是个十九岁的少年,心性还是较为率直,但掌管数十万人口的父母官,又是官宦家庭出身,进士的学识和上位者气度都不是假的,给他的压力也是实打实。
户房书吏李忠宝在门口见了陈吉发,偷偷摸摸打了个招呼。
陈吉发以见长辈的礼节客气应。
整理了心情,陈吉发来到赵天河的值房,将县令同意他们做法的事情说了。
赵天河明显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忧。
“这么大的事情,做起来总有些不真切。
吉发打算如何入手?”
“简单,官办民营。”
陈吉发又抛出个新概念,“让那些湾子里的老财主出钱组织,咱们只管官面上的手续,出了事追他们的责。”
“可这样,他们怕是不愿意。”
“是,所以从苏家湾开始做。”
陈吉发笑道,“我们做样板工程,他们跟着学。
学不会,咱们派人到他们那里去做。
他们要是不想后院里掺沙子,自然要用心做。
再说了,苏家湾做好了,有了钱粮可以多拿,他们凭什么不做呢?”
赵天河犹豫了片刻,这位捕快的心态还停留在当个捕头小富即安,而陈吉发谋划的事情显然超出了捕头的职能范围,有点像是屯垦使或者是农政使之类的文官的职权。
但侄子也说了,官办民营,也就是说,具体如何办,交给那些地主老财,这样就可以从政策上避嫌。
想到这个事情做起来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会给赵家带来的未来,赵天河这位谨慎了四十年的老捕快咬了咬牙。
“行,就依你。
舅舅明日就召集人手,准备布告。”
因着这件事忙里忙外,又兼顾学业,陈吉发真是忘了今夕何夕。
等黄江海派了账房过来同他结算利钱,才发现已经是腊月末,快要过除夕了。
新年临近,江夏县的大小商家,都迎来了又一波销售旺季。
陈氏酱菜铺的老兄弟自然免不了一阵忙乱,不过,他们赚的那点钱,陈吉发现在是瞧不上了。
黄江海的精面磨坊,整个年底都在搞扩建,目前已经有了五个磨坊车间,每日能处理七十多担面粉,不仅仅给江夏的米粮行磨,还给码头上远来的客商们磨。
如今,趁着腊月底的旺季,一天能进项毛利银子约莫就有十二三两银子,陈吉发能落到手里的,每月竟然有一百两之多。
看着账上的银子,陈吉发想了想,约着苏云生到街上采买了不少过年节礼,给女眷亲友都送了一份。
喜欢明末争雄请大家收藏:(aiquwx)明末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