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主尽兴,尤其是庄志业十分高兴。
不仅高兴接了个大单子,更高兴陈吉发能得到陈洪谧的认可,这便是给他的生意上了双保险。
离了椒舍,里间有丫头跑来,送给陈吉发一张帖子。
“主事大人歇下前让把名帖给陈公子。”
陈吉发闻言,连忙道谢。
“子安好才华,得陈主事青眼,往后生意好做了。”
“是呀,那孙长福再来找你,便拿这名帖给他看。”
“多谢二位兄长引荐。
回去小弟便开始着手项目的事情。”
“哎,不急不急,你安心备考,等你明年考完再说也行。”
哟,方才还急着赶夏装,如今又不急了。
想必是看到陈洪谧的那个态度,觉得陈吉发也非池中物,想要巴结起来。
“定好的合同便不会轻易更改。
多些两位大哥体恤,小弟不会误了科举。”
两人佩服不已,又说了些拍马屁的话。
陈吉发与他们告辞,慢悠悠往住处溜达,眼中看着繁华的南京夜景,心中想着下步的计划,顺便走路消消食。
临近年底,来南京的士子越发多了起来。
除了外地远来的在南京换船,那些离得近的苏淞的士子们,也都陆续抵达,争相拜访南京大员,准备年后进京。
如今街头到处能看到各家公子的车驾,有些奢华无度,有些流连烟柳。
这便是王朝末世。
一方面富人挥金如土,城市极尽繁华,另一方面战乱不断,底层平民流离失所。
城内城外,隔绝了两个世界的人生与命运,却在王朝大厦倾颓的那一刻,狠狠撞在一起,将所有人碾为尘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路过热闹的夫子庙门前,有不少士子在此聚集,大多兴致热烈,像是刚刚散了宴席,正在纵论天下大事。
有个年近三十的书生,正在众士子围拱之中,高声诵读新写的散文,陈吉发驻足听了片刻,文采斐然,但其中所持观点,却大多陈旧迂腐,脱离实际。
陈吉发没了兴趣,正打算离开,却听见旁边有人说:“不愧是陈公子,文采卓绝,我辈楷模。”
又有人鼓噪:“方公子也讲一讲!”
众人起哄,有个约莫二十出头的青年士子拱手上前,他看起来稳重平和,说话少了几分狂热,多了几分稳重。
“万物皆有其理。
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物有其故,实考究之,推其常变,是曰质测……”
听到这个话题,陈吉发又驻足听了片刻,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有其道理,追寻其发源的根本,可以称之为“通几”
,也就是贯通几何,名其原理;万物都在发生变化,考察它们运行的规律、性质,是为“质测”
,也就是标定属性,预测结果。
这番话倒是引起了陈吉发的兴趣。
明末是近代物理学的开端,明帝国也有不少士大夫开始物理学的探究,这名姓方的书生,显然属于思想最先进的那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