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腐书网>君义臣忠的意思 > 第二十七章 先祖(第2页)

第二十七章 先祖(第2页)

待她走后,房门已然紧锁,上官锦绣站在祠堂内,一动不动。这间屋子,她已再熟悉不过,这些牌位以及说是她的先祖,不如说是她一直敬仰的大骊英雄,也是她所向往能够成为之人。

由于她是女儿身,有些事情不便问父亲母亲,只能让她自己慢慢来想,一旦遇到难题,她就会此处,求先祖们帮忙解答。说来也怪,上官锦绣一到这祠堂内,便能立刻知道答案,定是得到上天保佑,先祖支持。不开心时、不顺心时,她也都来此处。这世上,没有人比她更熟悉这个地方。

祠堂每日都有下人打扫,上官家列祖列宗的牌位更是清晰可见,其中列在最正中的便是跟随高祖皇帝的上官家第一任将军——上官良,谥号忠烈将军。

他当真用得起“战神”一词。当年他带兵打仗,几乎是以一敌百,战无不胜。到了后来,大骊初建,他国作乱,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开疆拓土,才有大骊今日的几千里土地。他朝他国,征战四方、开国征战时都需好几位武将,列如:晋十九侯。而骊国当时只有一位主将,那便是上官良。

上官锦绣呆在屋内,再一次想起先祖当时的鸿鹄之志。

那是大约三百年前,晋朝末期。中原土地,无一方土地无战火、无硝烟。百姓颠沛流离,不见光日。

看到当前的这一幕,作为当时晋国一个地方官的杨威,无比痛心,也对他家族世代效忠的君王失望至极。方在而立之年,杨威燃气了心中的熊熊烈火,决定亲自来结束这乱世,还百姓安宁。

就在此时,一位游历江湖多年的侠客,也正有此意。那便是上官良。

除了他们二人,读过圣贤书,又心怀大志之人,没有上千,也有几百。诸侯相争,些许之人,前去助阵,出谋划策,但也有人独立前行,愿给这黑暗添加一点曙光。

上官良寻找数月能够与他达成共识之人,终于在中土北方,找到杨威。二人不谋而合,相谈甚欢。以血表示诚意,结盟,永不背叛。

那一晚是五月十五,月圆之夜,对他们二人更是极其重要的一晚,或许又可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对话。作为主人,杨威先行开口道:“听闻,江湖之中,有位侠客,专救百姓于水火,却永不透露名字,想必就是兄台吧?”他把视线转移到了上官良从未离过手的短剑。

上官良笑了笑,对杨威的细致入微颇为赞赏。随后说道:“杨大人过誉了,只是顺手之劳,实在不敢用‘侠’这一字。”

杨威赶紧摇了摇手,表示不同意,他连连说到:“上官兄弟谦虚了。”

上官良道:“比起杨大人的志向,在下所做之事,当真不足挂齿。”

杨威“哦”了一声,有些新奇,于是问道:“不知,上官兄弟是否能说说杨某心中有什么志向?”

上官良知道,眼前之人问的问题,分明是要考验他。他拿起旁边茶杯,喝了口茶,用这一时的功夫,细细思考了一番,这才答道:“如今战乱,民不聊生,可惜君主无能,又有何妃干政。若有人能够出手相救,结束乱世,那便是天下英雄。杨大人广受人才,定也是有此之理想。”

上官良说到此处,停了半响,这才继续说道:“不瞒大人,在下游历数年,见诸侯王爵近二十余人,了解甚多。”

上官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和对于当下局面的看法说了出来。杨威也是敞开心扉。直到天亮,二人边喝酒,边谈大事。到最后上官良提出一个建议——以血为盟。他拿起身旁的短剑,在手上划了一个口子,红色的血液从内流出,他又用另一只手拿起酒杯。血一滴一滴的与杯中的酒混在了一起,上官良提起剑,等待杨威的回应。

看对面之人如此坚定,杨威笑了笑,拔起剑,也在手上划了一个口子,最后红色的鲜血滴进了酒中。

上官良先行喝了一口,紧接着杨威也喝了。

不到十年,骊国建立,杨威称帝,上官良被封为大将军,掌管兵权。盛国和天云国也相继成立,形成了三国的状态。

杨威与上官良深知,骊国初建,没有能力和精力继续打下去,于是除非防他国作乱,扰乱边境,他们便不会出兵打仗。杨威与他的后代共同掌管着一方土地,他们没有一统天下之宏志,只愿能守住这一方的安宁。上官良做了将军,离了江湖,杨威为了不走前朝的路而推展新政,他鼎力支持,在朝堂之中,没了以前的自由自在,却能在高处实现自己护卫百姓的理想。

上官锦绣或许找到了一个答案。上官良起初是江湖中人,“侠”不为己,而为民。舍己助人,除奸扶弱。他只愿不再看到那凄惨的岁月,手握军权,只为百姓守住那个最后能够生存的地方。

“忠义”,效忠君主,见义勇为。这便是上官良定下的家规。

“只为成千上万的人们一个安宁所在。”上官锦绣心想,这个地方就是上官家世代效忠的骊国。她拜了拜先祖,便继续吃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