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腐书网>君臣义怎么读 > 第二十章 盛世(第1页)

第二十章 盛世(第1页)

短短几日,两拨黑衣人,两次刺杀。杜尚书之事毫无进展,而清水楼一事经刑部、大理寺一同鉴定,当天的黑衣人来自西方土地,但确实没有想过暗杀皇子,只是碰巧而已。

“张侍郎!”走在大街上的上官锦绣加快了脚步。

那清俊的少年郎回过头来,拱手道:“上官小姐有事?”

上官锦绣笑了一声,道:“不满张侍郎,恕小女子好奇之心,敢问清水楼一事进展如何?”

张耀问道:“小姐可是确定在下会来此,而特意等候?”

上官锦绣笑道:“小女子怎会有如此之本事?不过确实有见张侍郎之心,刺杀之事非同小可……”

突然旁边来了一位一身青衣的男子,对二人道:“好巧,竟然会遇到上官姑娘和张侍郎。”

上官锦绣与张耀赶紧行礼,一同道:“见过二殿下。”

三人一同坐在了不远处的一个酒楼里。

自那次清水楼刺杀之后,上官锦绣就一直记挂着当时黑衣人冲进来的前一刻杨骜未说完的话。不过张耀在此,便也不敢提起。

上官锦绣看杨骜的手臂已无大碍,便问道:“殿下不久前受过伤,为何要出宫啊?”

杨骜意味深长地看了上官锦绣一眼,后道:“明日三弟生辰,亦是他在宫中过的第一个生辰,父皇格外重视,在下自然是马虎不得。宫宴由皇后娘娘招办,但这生辰礼物当真是让在下苦恼啊。”

上官锦绣明白杨骜的意思,那便是解答当日之疑惑,说完未说之话语。

两次刺杀都让上官锦绣撞见了,那便不会置之不理。张耀,刑部侍郎,天子看重之人,协助刑部尚书办理此案。断定案件与西方有关,便必定会赶往大都护府。

大骊设有三个都护府——京城大都护府、西方安西都护府、北方安北都护府。在定下三国协议之后,便在边境附近建了两个都护府,然后又在京城建了大都护府,用来管理西方和北方的事务。

上官锦绣心想,杨骜定是猜到了这点,才来到此地,于是道:“确实苦恼,想来陛下已赏赐了三殿下不少奇珍异宝,二殿下要找到合适之物,又想表达兄弟之义,确实不易。”

上官锦绣和杨骜沿着话题聊了几句,而张耀一声不吭地坐在桌前。

这时,杨骜道:“姑娘当真聪慧,在下竟没想到去三弟少时生活的地方看一看。”

上官锦绣笑笑,便转眼看向张耀,说道:“与殿下聊了那么久,怕是耽误了张侍郎,小女子疑问,不知张侍郎可否解答?”

杨骜也转头看向了张耀,只听他说:“西方部族亦有不同,不过我等并不了解,于是要同大都护府一起办案,才有见效。我等先上书陛下,今晨早朝,陛下亲口允下,这才得诏令前来。”

上官锦绣道:“大都护府管理安西都护府,而安西都护府收集西方材料,了解西方政局。到时,确定了到底是哪个部族的人所为便都好办了。”

杨骜道:“既是父皇旨意,那便不敢再留张侍郎了。”

张耀起身,离去后,杨骜才道:“刺杀之事非中原人所为,而是西方某个部族。沿着这条路是大都护府,姑娘想到张侍郎是要前往从那里收集信息,好找出此案的蛛丝马迹。姑娘,在下的猜想是否准确?”

“确为如此,殿下总能猜中小女子心中所想。”

杨骜言道:“这便证实了,你我是同道中人。”

二人对视,上官锦绣看着他的眼睛。乌黑眼珠,耀眼夺目,有时深沉无比,仿佛湖底深处,有时清澈黎明,如空中一丝亮光。两者交换,神似阴阳。

“是否同道中人,全然要看殿下。”上官锦绣顿了顿,抬眸道:“小女子愿洗耳恭听。”

杨骜迟疑半响,这才开口:“先前并没想过满姑娘分毫,只是当日说起之时,确实出了缝隙,我意与姑娘所想并不相同,便望辩论几番。还未来得及解释,黑衣人便闯了进来。”

言罢,杨骜明显是谨慎了几分,他起身亲自查看门窗是否关紧,确认附近无人、门窗紧闭之后,才肯坐下来,言归正传:“早在一月前,我无意间发现尚书令实有谋反之心。我自然应该立即禀明君父,却因手中并无实证,一直暗中调查。那日被杀之人是我埋伏在高志府上的人,他传信予我,于是我特意在城门外等他进城。盒内的信件记载尚书令私藏铠甲与弓弩的数目,不过也只是数目而已,若他们想脱罪,不认便可,于是也并非非要夺得。我更在意的是或许这信内还有其他消息。”

上官锦绣的眸中闪过一丝惊讶,私藏铠甲与弓弩在大骊是诛九族的大罪,如同谋反。

杨骜接着道:“我不愿太过声张,只愿能收集证据,而后一网打尽。”

上官锦绣不了解皇宫之事,不敢胡乱言语,于是没有过多说话,而是问道:“那那位小哥又是如何出的刑部,又是因何而死?”

杨骜回道:“他在刑部就死了,我只不过是把他的尸体从乱葬岗拿过来。”

上官锦绣喝了口茶作为延时,心道:“如此处心积虑……”

“拉帮结派,在所难免。朝中已有一半听命于独孤家,上官家世代武将,我知上官将军不会结党营私,可防人之心不可无,若上官家上的船不是独孤家的,怕是难免……姑娘,非是我杨骜贪恋皇位,而是我不愿再有因夺权而害百姓之事有所发生,我要在我有生之年创造当年如晋朝之时的太平盛世,更想要谨遵高祖皇帝遗愿,护我一方百姓之安宁。”

上官锦绣心中知道,大骊未来的天子不是独孤贵妃所生之子,便是眼前的这位二殿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助杨骜一臂之力,若他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那也便是光耀上官家的门楣。

一个“忠”字,一个“义”字,乃是当年上官家先祖忠烈将军所定下的家规。无人敢违背,无人敢无视。

倘若认定三殿下会受独孤家的控制,唯一能继承皇位的也只有杨骜一人了,日后辅佐、劝谏,亦不算违背家规。

至于其他……上官锦绣内心深处何尝不想亲眼瞧见属于大骊的太平盛世。可身处皇宫的二殿下,到底有几分可信,尚不得知。若以上官家的利益出发,上杨骜的船是此时最好的选择。

上官锦绣说道:“殿下心怀大志,是我大骊百姓之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