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腐书网>重生1983年当富翁漫画下拉式 > 第11章 鹏城新篇(第2页)

第11章 鹏城新篇(第2页)

陈伟明不服气地嘟囔:"深圳谁不做点副业光靠卖粉,什么时候能财"

两人第一次不欢而散。当晚,卓西度独自在店里核算资金。扣除必要流动资金,他们最多能拿出oo元,还差一半。正愁时,他想起韦国强那份贫困生名单。

"一定还有其他办法"卓西度喃喃自语。

第二天一早,卓西度去了刚成立的深圳特区招商银行。凭借工商局的奖状和香江酒家的合作意向书,他竟然成功贷到了ooo元,年利率。这在年堪称"奇迹"——大多数个体户根本不可能从银行贷到款。

回店路上,卓西度拐进邮局,给韦国强汇了oo元,附言"贫困生助学金"。这是他前世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资助那些像年轻时的韦国强一样,出身贫寒却渴望读书的孩子。

接下来的两周,卓西度像陀螺一样忙碌:租厂房、买设备、招聘员工同时还要维持三家店的正常运营。陈伟明负责新员工培训,把卓西度编写的《操作手册》背得滚瓜烂熟。

"卓哥,你朋友来信了。"一天晚上打烊后,陈伟明递过一个信封。

韦国强的字迹依旧工整有力。信中说,伯母已出院,学生们用上了新器材,成绩有明显提高。随信附上二十个学生的感谢信,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童真。

卓西度特意注意到,韦国强只字未提钱的事,却在信封里退回了两百元,附言"基金已够用,不必再汇"。这典型的韦国强作风让他既感动又无奈。

"你朋友真怪。"陈伟明瞄了眼信,"给钱还不要?"

"他是老师,有他的原则。"卓西度小心地折好信,"对了,明天我去看厂房,你盯一下店里。"

陈伟明欲言又止,最终点点头走了。卓西度感觉他最近有些奇怪,经常早出晚归,腰间bb机响个不停。有次还看到他跟几个穿喇叭裤的年轻人在门口窃窃私语,见他过来就散开了。

中央厨房选址在罗湖工业区一间旧仓库,月租o元。卓西度签完合同,顺路去香江酒家见林经理,讨论合作细节。

"卓老板,你们的展度令人惊讶。"林经理递给他一份英文资料,"这是酒店管理方的要求,你看看。"

资料上全是专业餐饮术语,卓西度却读得毫不费力——前世他在美国访学时,曾研究过国际连锁餐饮的管理模式。这份资料让他意识到,这次合作不仅是赚钱机会,更是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窗口。

回店路上,卓西度路过一家新开的书店,橱窗里摆着《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原理》。他毫不犹豫地买下这两本定价不菲的书——在前世,它们是中国企业家九十年代才接触到的知识。

店里,陈伟明不在。新来的领班阿秀说,他中午接了个传呼就匆匆出去了,说晚上不回来吃饭。

"谁呼他?"卓西度随口问。

阿秀摇摇头:"好像是姓林的"

卓西度以为是林经理,没多想。直到晚上十点,陈伟明才满面红光地回来,身上带着酒气和一股陌生的香水味。

"谈成了!"陈伟明兴奋地挥舞着一份合同,"电子表长期供货协议!每月至少一百只!"

卓西度的心沉了下去:"你又去找林技术员了?"

"不是他!"陈伟明神秘地压低声音,"是香港来的林老板,在罗湖商业城有门面。人家正规报关,有批文的!"

卓西度接过合同,上面全是繁体字,条款模糊不清。前世的法律知识告诉他,这种合同风险极大。

"伟明,我们不能分心。"卓西度尽量平静地说,"餐饮才是我们的主业。"

"主业?"陈伟明突然提高了嗓门,"卓哥,你知道现在深圳什么最赚钱吗?电子表、录音机、牛仔裤!卖一碗粉才赚一毛五,卖一只表能赚十块!"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面冲突。卓西度看着陈伟明因激动而涨红的脸,突然意识到,这个曾经跟他挤在铁皮屋里啃冷馒头的伙伴,已经变了。特区的金钱魔力正在改变许多人,而他重生者的先知优势,却无法与人言说。

"伟明,"卓西度最后尝试沟通,"相信我,年底政策会变,电子表生意风险太大"

"你就是太保守!"陈伟明摔门而去。

夜深了,卓西度独自坐在店里,翻看着韦国强学生的来信。一个小女孩用铅笔写道:"我长大了也要当老师,像韦老师一样"稚嫩的笔迹让他眼眶热。

前世的经济学理论能解释市场规律,却算不清人心的变化。卓西度知道,他与陈伟明的分歧,本质上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一个是重生者追求的稳健长远,一个是特区青年渴望的快致富。

窗外,深圳的夜空被工地的探照灯映得通明。吊车的剪影在夜幕中缓缓移动,像一只只钢铁巨兽在重塑这座城市的天际线。卓西度想起华山农场那所简陋的学校,想起韦国强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的身影,想起韦母织毛衣时颤抖的手指

他铺开信纸,开始给韦国强写回信。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能穿越千山万水,将两颗赤诚的心重新连接。

喜欢重生du重生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