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腐书网>重生1983年娶空姐 > 第3章 深圳味道(第1页)

第3章 深圳味道(第1页)

凌晨三点十五分,卓西度被生物钟准时唤醒。出租屋外的罗湖村还沉浸在黑暗中,只有远处工地上的探照灯像独眼巨人般亮着。他摸黑起床,轻手轻脚地点燃煤油灯,昏黄的光线立刻填满了狭小的房间。

墙角的老鼠窸窣逃窜,卓西度已经习惯了这些不请自来的室友。他蹲在煤油炉前,小心地拧开气阀,划亮火柴。"噗"的一声,蓝色火苗窜起,照亮了他布满血丝的眼睛。连续十七天凌晨起床,睡眠不足让他的太阳穴隐隐作痛。

铝锅里的水很快沸腾,卓西度将昨天在市场捡便宜的猪骨倒入锅中。骨头与金属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凌晨格外清脆。焯水去腥后,他换了清水,加入拍松的姜块和一小包在广西带来的八角、桂皮。这是农场食堂老师傅的秘方,能让最廉价的骨头熬出醇厚的汤底。

趁着熬汤的空档,卓西度开始准备配料。酸豆角是从南宁带来的最后一罐,省着用还能撑三天;辣椒酱是他自己用干辣椒和蒜末炒制的,装在捡来的玻璃瓶里;葱花是昨天收摊后从菜市场捡的边角料,洗净切好放在搪瓷碗中。所有动作都精准得像在实验室做实验——前世教书时养成的习惯,如今用在煮粉上。

汤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卓西度打开窗户散气,以免吵醒隔壁的陈伟明。晨风捎来工地水泥的气息和远处深圳河的水腥味。天空呈现出黎明前特有的藏青色,几颗残星固执地亮着,像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的旧事物。

五点半,第一锅汤熬好时,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卓西度将滚烫的汤倒入保温桶,这是上周花元钱在旧货市场淘到的军用品,绿色漆皮剥落处露出铝的本色,但保温效果极佳。接着他烫好斤米粉,分装在两个塑料桶里。所有准备工作完成时,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旧背心。

挑着六十多斤的担子出门时,村口卖豆浆的老阿婆刚刚支起摊子。"后生仔,这么拼啊。"阿婆用潮汕口音的普通话打招呼。卓西度笑笑,从兜里摸出五分钱买了一杯豆浆,这是他今天的早餐。

"阿婆,明天留两根油条给我。"他仰头喝光甜豆浆,抹了抹嘴。自从开始送工地包餐,他的收入稳定在每天十元以上,终于敢偶尔奢侈一下。

清晨的深圳街道上已经有不少为生活奔忙的人:骑着二八杠自行车送报纸的青年,挑着新鲜蔬菜赶往市场的农民,穿着喇叭裤去早班的女工。卓西度挑着担子穿行其间,扁担压在肩上的疼痛已经变得熟悉而亲切。

工地大门外,包工头老张正蹲在水泥管上抽烟。看到卓西度,他掐灭烟头迎上来:"今天多要十碗,新来了几个四川佬,能吃得很。"

"没问题。"卓西度放下担子,活动着酸痛的肩膀,"张哥,月底能结账吗?"包餐是记账的,一周一结,但最近工地资金似乎有点紧张。

老张拍拍鼓鼓的腰包:"港商昨天刚付了进度款,今天下班就给你。"他压低声音,"晚上有空不?我搞到两瓶五粮液,一起喝点?"

卓西度正要回答,突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卓哥"。转头看见陈伟明穿着不合身的西装站在路边,手里拎着个黑色塑料袋。

"你怎么来了?"卓西度惊讶地问。

陈伟明晃了晃袋子:"给你送好东西。"他凑近打开袋子,里面是几块电子表,"最新款,香港来的,成本价给你。"

阳光下,电子表的液晶屏闪烁着未来感的光芒。卓西度拿起一块端详,表面印着"adehongkong"的字样。前世记忆中,这种表在内地能卖到三十元以上。

"多少钱?"

"五块一个,卖十五不成问题。"陈伟明眨眨眼,"比你卖粉轻松多了。"

卓西度摇摇头:"我还是专心做饮食吧。"虽然利润诱人,但他清楚记得年严打走私时多少人因此入狱。

陈伟明不以为意地耸耸肩:"随你。对了,晚上有个潮汕老乡聚会,带你去认识些人?在深圳,人脉比钱重要。"

卓西度正要答应,突然想起什么:"今晚约了张哥喝酒"

"那就一起!"老张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眼睛盯着陈伟明手里的电子表,"小兄弟,这表能便宜点吗?"

三人约好晚上见面后,卓西度开始忙碌起来。工人们陆续来吃早餐,他熟练地烫粉、加汤、收钱。新来的四川工人果然能吃,有个小伙子连吃三碗,最后用浓重的川音评价:"比我们老家的肥肠粉差点意思,但在深圳算不错咯!"

这句话给了卓西度灵感。中午收摊后,他特意去了东门市场,找卖香料的摊主买了些花椒和豆瓣酱。回到出租屋,他用猪油炒香花椒和豆瓣酱,加入高汤熬制成麻辣汤底,又切了些便宜的猪血和豆芽作配料。

下午出摊时,他挂出新招牌:"四川麻辣粉o元碗"。果然吸引了不少四川籍工人。天黑前,准备的麻辣粉全部卖完,算上早餐收入,今天营业额突破了o元,净利润达到惊人的元——相当于农场教师近三分之一的月工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