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高见。”
刘演的堂弟刘稷和刘演一样是个直性子,平时说话也直爽。
宛城一战大获全胜,刘稷跟着刘演立下汗马功劳。因为刘稷和刘演是至亲,他的父亲刘良是刘演的亲叔叔。
宛城一战刘演被提任为大司马,但是跟他亲近的人并没有得到提升和重用。
刘稷对此非常不满,在自己的军队里大放厥词说:“他妈的刘玄,当上皇帝就狗眼看人低。想当年我和堂哥没有少帮助他们一家子,现在做了皇帝就排挤我们。他能做皇帝是走了狗屎运,他要能力没有能力,要本事没有本事。如果不是因为小长安一战让我们三大家族的人伤亡惨重,当上皇帝的人就是我哥刘演。”
刘稷的话是在自己军营里和自己的士兵说的,但是绿林军和春陵军之间联系密切。刘稷部队里有许多绿林军队里的人,朱鲔等人很快就把刘稷所说的话传报给刘玄。
以前刘玄在家族里的地位低,没有话语权。刘稷在村子里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无能:“堂堂七尺男儿连家人都养不活,读书读到书壳子上去了,有鸟用都算不上男人。”
刘玄被他骂得无地自容,心里憋屈又没有办法跟刘稷相抗衡,只得忍气吞声低声下气陪个笑脸让刘稷骂。
如今事过境迁,他刘玄已经翻身歌唱成为天子,怎么还能容忍得下?
刘玄震怒,但是道听途说不能当作杀刘稷的理由。
朱鲔帮刘玄出主意说:“皇上,想杀刘稷还不容易。他不是在宛城立下汗马功劳,皇上你只须下令封赏刘稷,他必定要前来拜见皇上。只要他离开了他的部下,他的命不就任由皇上处置。”
刘玄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刘稷前来面圣,自己就可以拿他在军中大放厥词藐视君王定他的罪。他如果不肯来面圣,亢旨不遵同样是死罪。
刘玄下旨加封刘稷,刘稷见刘玄明升暗降给了他一个闲职,气得他当场怒骂刘玄是个亡恩负义的狗屁皇帝。
他的部下劝说道:“将军,皇命不可违,抗旨不遵要杀头诛九族。”
“老子才不怕他,看他有什么办法来对付老子。”
部下说:“将军在军营中无恙,但是将军的家人性命全在将军一念之间。”
刘稷权衡利弊,只能离开自己的军队前去面圣。
刘玄看到刘稷立马就让人把他五花大绑,下旨说:“罪臣刘稷口出狂言藐视圣上,处斩立决!”
刘良听说自己的儿子被五花大绑送到断头台斩首,一边派人去通知刘演,一边骑马赶往刑场。
刘良苦口婆心劝说刘玄放过自己的儿子,奈何刘玄说:“刘稷在军营中多次跟部下大放厥词藐视我,不杀刘稷难与压制幽幽众口。”
刘良说:“皇上,自起兵起我们家人死了一个又一个,老臣就剩下这一个逆子,只要皇上看在老臣和故去的家人份上,饶了逆子一命。老臣愿意带着他远离皇上回蔡阳种地为生,绝对不会再打扰皇上的清静。”
刘玄听到刘良的话有所动容,朱鲔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皇上不能心软放过藐视皇权之人,否则何以立足治天下。”
刘良见刘玄一点都不顾及旧情,怒骂道:“好你个刘玄,当了皇帝就翻脸无情。当年我念及你们孤儿寡母难度荒年,接济你一家老小。没有我的接济,你们一家老小早都饿死了。我儿子虽然口无遮拦说出大逆不道的话,你刘玄也不能杀了他让我绝后。今天我就当着所有人的面骂你昏庸无能之辈,当个皇帝一点主见都没有,我倒看你能在皇位之上坐多久。”
刘玄被刘良骂得羞愧难当,朱鲔说:“来人,刘良为老不尊辱骂圣上,把他绑起来一起斩立决。”
刘演得到消息后一边派人去通知李通刘嘉等关系好的官员,一边骑马急驰而来。远远看到叔父被人五花大绑,急喊道:“皇上,刀下留人。”
刘演待骑近飞身下马直接跳到刘良面前拦着士兵说:“快给他松绑。”
“大胆大司马,刘良父子当众辱骂皇上,你敢抗旨不尊?”
刘演忙跪下说:“皇上,臣垦请皇上饶过叔父和稷弟一命。稷弟他只是口直心快,并没有不敬之意。”
朱鲔把人证喊上来,刘演见了忙跪下说:“皇上,请看在往日情份上饶他们一命,臣对皇上忠心耿耿,也为皇上立下汗马功劳。只要皇上能饶过我们叔侄三人性命,臣愿意解甲归田,不问世事。”
刘玄见了心软说:“大司马真的愿意解甲归田,不问世事?”
“皇上,你了解臣,臣说一不二,不是那种反复无常的小人。”
申屠建看到刘玄已经心软想放过刘演几人,便说:“皇上,你千万不能心软,放虎归山。刘良父子当面辱骂皇上,刘演和他们是穿一条裤子的人,当初推举皇上当皇帝的时候,刘稷众人就反对说你无能不及大司马一二,不是当皇帝的料。假如皇上心软放过刘演他们,无异于放虎归山。军中拥护刘演者众多,只要刘演开口就立马有人依附于他,到时候恐怕皇位难保。”
朱鲔等人立马跪下说:“皇上,自古以来为了皇位亲兄弟都能互相残杀,何况你和刘演他们只是宗室兄弟。臣请皇上三思,大司马的能力你最清楚,今日你不能下狠心杀他,他日必定会成大患。”
刘玄犹豫不决,申屠建说:“皇上不能心软,现在不杀刘演,等他的救兵赶到恐会生变。”
刘玄的耳根子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己好不容易当上皇帝,自然不想失去。无毒不丈夫,他狠心一挥手,立马就有人过来把刘演绑起来。
刘演没有反抗,因为他还有家小在,一旦反抗就是诛九族的大罪,不但他们三个没命,所有刘氏家族的人都会被诛。
刘嘉李通等人骑马急驰而来,但是刘演刘良刘稷已经被刘玄斩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