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璎心中无比怀念当初的小可怜。
三十六章
萧烈有个分不清楚马和驴的病。
他看到马称之为驴,见到驴称之为马,时间久了才知道,萧烈分不清的不是马和驴,而是马和驴的汉语发音。
这个外国人似乎遇到了一个极不靠谱的汉语师傅。
章璎决定不告诉他真相,以免他伤心。
萧烈是北辽人,所练功法皆用晦涩难懂的契丹语言录注。
那时候的章璎还不明白,这本功法是萧氏一族的不传之秘。
契丹部族本无姓氏,以所居地名呼之,后立国北辽雄距一方,在和盟定下之前一直与中原交战,不少边境汉民迫于生计北迁,最为著名的便是武林氏家萧氏一族。萧氏一走,中原萧姓绝也。
他们世代繁衍至今,北辽偌大国土居三分之一汉民,三分之二契丹部。
自辽国太祖娶本国萧姓汉女为后,帝族耶律姓,后族萧姓的铁律流传下来,北辽两族之间再无上下之分。第六代辽帝耶律齐在位期间与中原定下和平盟约,两国边境日渐繁荣,再无兵戈。
萧烈姓萧,必出自辽国后族。
他身上有汉人的血统。
而数百年前北迁后成为辽国第一大汉姓的萧氏一族,带走的不只有中原的金银财宝,还有一本萧氏刀法,江湖人称之为《天刀策》。
传闻萧氏刀法若至入臻化境,能杀人于无形。
萧氏一族毁去天刀策汉文上下两卷,并用契丹语重新录注,更名后的孤本在契丹语境中有黎明降临之意。
背井离乡,身在北地的汉人如今已是正统的北辽子民,若有一日和盟到期,边境战火重燃,没有人知道占据北辽三分之一人口的存在会站在哪一方。
他们流着汉人的血脉,中原却从未庇佑他们。
庇佑他们的是草原上的阴山神。
面临抉择的这一天不会太远。
萧氏刀法在数百年后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回到中原,而当时的他们懵然不知。
章璎带着温蓝在清风苑修习刀法,两个孩子路数出自一家,将来谁胜谁负各凭天赋。
章珩太小,戚淮并不常来。
萧烈留于清风苑一年,披着黑色的斗篷,带着温蓝雕的面具,惯常昼伏夜出,也便无人注意到他异于常人的头发和眼睛。
清风苑许多人以为萧烈是一个高大且沉默的汉人。
章璎武艺日趋长进,即便使鞭用剑威力分毫无减,这才明白萧烈说过“无刀胜有刀”的话。
原来这才是刀法的厉害之处。
章璎心中时常咋舌,他只习一年,萧烈如今又是什么样的本事?
他这样的身手,世上还有谁能伤到?
萧烈说自己要走的时候,章璎一言不发地回到房间,将他来时穿戴的鹰骷髅头还回去。
他是北辽的人,孤狼总有一天要回到狼群中。
“我教你一年,我走之后功夫的进展便全靠你与温蓝的悟性,若能与其他中原的招式结合,日后同辈中很少有人会是你们的对手。”
“我不想你走。”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声老师。”
章璎撇嘴,“你又不是太学里那帮白胡子的老头。”
萧烈挑眉,“我比你大十岁。”
章璎无话可说。
年纪压人最可耻。
“若将来有一日中原呆不下去,便来北辽找我。”
萧烈将一枚刻有苍鹰图腾的令箭交到他的手心。
萧烈的本意是暴君治下民不聊生,兴许有一天章家也会受到牵连,到那时候章璎可以带着令箭来北辽谋一条生路。谁知一语成戳,唯一不同的是在中原呆不下去的只有章璎一人。
许多年过去,章璎丢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唯独那一枚带着羽毛的银色令箭崭新如故。
那是他溺毙之前唯一抓住的稻草。
当时的章璎接过令箭,有些贪心,“我还想要其他礼物。”
第二日萧烈牵着一匹小马驹,用汉话道,“我送你一头驴,作为这一年的谢礼。”
章璎笑出来眼泪,终于向他解释,“这是马,不是驴。”
萧烈绿眼睛眨了眨,“你们汉话太难了。”
为纪念这个半路来的师父,章璎给自己的马取名字叫做小毛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