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腐书网>浊水清莲 > 中药的替代收藏版(第1页)

中药的替代收藏版(第1页)

中药的替代(收藏版)

在中医临证实践中,中药处方某味药物一时或缺是常有的事,如何在既不耽误治疗,又能保障方剂基本功效的情况下,用某些药物合理替代原处方药物,便成了很实用的一门学问。

严格意义上讲,中药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因为中医药是一门精深而复杂的学科。同一种药制作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如甘草,生甘草偏重于清热解毒,而炙甘草则补脾益气;生麻黄有强而猛的发汗作用,炙麻黄则缓而弱。此外,还有生与熟大黄、附子,生与制天南星、半夏,生与炒谷芽、麦芽等,一律不能替代。

同一类药,其药性差异很大。如黄连与胡黄连,同属清热燥湿、泻火类,但黄连寒性强重于治痢解毒,而胡黄连则多用于小儿疳热。此外,茯苓与猪茯苓,浙贝母与川贝母,川牛膝与怀牛膝,川红花与藏红花,白豆寇与草豆寇等,一律不能替代。有些药名相近,但不属一类。如柴胡与银柴胡,柴胡为伞形科,银柴胡是石竹科,柴胡清表热及半表半里之热,为上行升散药,虚热者忌;而银柴胡则清阴虚内热,无升散性,为清热凉血药。

此外,还有苍术与白术,白芍与赤芍,木香与清木香,茯苓与土茯苓,菊花与野菊花,山茱英与吴茱萸,大茴香与小茴香,白豆寇与肉豆寇,防已与防风,羌活与独活,百部与百合等,一律不能替代。还有些中药来自一种动物或植物,但生长的部位、生长的时期不同,其功效也有差异。如陈皮和青皮仅有老嫩之分,陈皮为成熟者,入脾,有行气健脾作用,为理气药青皮为未成熟者,入肝胆,疏肝止痛,为破气药。此外,还有苏叶与苏梗,枳实与枳壳,鹿茸与鹿角、鹿角霜,干姜与生姜,竹茹与竹沥等,一律不能替代。以上这些都是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看似毫厘之差,实则失之千里。

一、解表类

麻黄:发汗利水。代替药:浮萍伍辛温解表药。止咳平喘。代替药:紫薇伍杏仁。

荆芥:发汗解表。代替药:防风。祛风力强,发汗力弱。代替药:苏叶,辛温力强。

防风:发汗解表。代替药:荆芥或苏叶。祛风湿。代替药:羌活,羌活性烈,防风性缓。

细辛:祛风止痛。代替药:防风伍桂枝或再伍活血药。温肺化饮。代替药:干姜伍半夏。

辛夷:通鼻窍。代替药:细辛伍白芷,细辛通窍之力不如辛夷,或用细辛伍薄荷。

葛根:疏风解肌。代替药:柴胡伍桂枝,或羌活易桂枝。生津止渴。代替药:花粉或芦根,或再伍石斛。做阳明引经药。代替药:白芷。

柴胡:疏肝解郁。代替药:香附或郁金。升举清阳。代替药:升麻或葛根,或再伍桔梗。

升麻:升举阳气。代替药:柴胡,或再伍桔梗、黄芪。解毒透疹。代替药:葛根伍牛蒡子

蔓荆子:清利头目。代替药:菊花或决明子。

二、清热类

知母:滋阴清热(肾),代替药:黄柏伍熟地。养阴清热(肺、胃),代替药:元参伍石膏。清虚热,代替药:元参。

栀子:凉血止血,代替药:生地伍丹皮,或伍莲子心。清心除烦,代替药:生地伍淡竹,或伍茵陈。清利湿热,代替药:滑石伍竹叶。

夏枯草:清肝火,代替药:决明子伍菁葙子。解郁软坚,代替药:香附伍元参。

犀角:清热凉血,代替药:水牛角,水牛角用量一般为犀角的812倍。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代替药:生地黄,二者可以互代。软坚散结,代替药:贝母伍夏枯草。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代替药:赤芍。

黄连:清上焦热,代替药:黄芩,或再伍莲子心。清热燥湿(下焦),代替药:胡黄连。清热毒,疗疮疡,代替药:黄柏、栀子伍丹皮。

金银花:清热解毒,代替药:连翘,二者可以互代。疏散风热,代替药:连翘,二者可以互代,但双花偏于透热上行,由口鼻外达,连翘偏于透达肌表,由躯壳疏散。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代替药:蒲公英。

蒲公英:清热解毒,代替药:紫花地丁,二者可以互代,但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力较强,多用于疔疖,蒲公英消肿散结之力较著,多用于臃肿。

射干:解毒利咽,代替药:马勃,或再伍桔梗。

地骨皮:退虚热,代替药:银柴胡,二者可以互代。凉血退蒸,代替药:牡丹皮,二者可互代,地骨皮用于有汗者,丹皮用于无汗者。

三、芳香化湿类

藿香:解暑化湿,和胃止呕,代替药:佩兰,二药可以互代,但藿香性微温,佩兰性平。

砂仁:行气化湿,代替药:木香或白蔻仁。理气化湿,代替药:厚朴。

白蔻仁:行气化湿,和胃止呕,代替药:砂仁或厚朴伍半夏。砂仁与白蔻仁可以互代,但白蔻仁偏于温胃止呕,砂仁偏于温脾止泻。

苍术:燥湿健脾,代替药:白术伍陈皮。祛风湿,代替药:苡米伍防风,或再伍羌活。

四、利水渗湿类

茯苓:渗湿健脾,代替药:苡米伍炒山药。养心安神,代替药:夜交藤,茯苓养心安神力薄,多伴以朱砂、茯神较好。利水,代替药:猪苓,二者均能利水,但猪苓力强性凉,应注意。

泽泻:利水止泻,代替药:车前子。泻相火(肾),代替药:知母,二者此功近似,但知母味苦,用时注意。

海金沙:利水通淋,代替药:扁蓄,或再伍石苇。排石,代替药:金钱草,二者可以互代,但海金沙力小。

萆薢:利湿分清浊,代替药:土茯苓伍石菖蒲,或再伍利水药。

冬瓜皮:利水,代替药:猪苓。清热解暑,代替药:西瓜翠皮。

五、祛风湿类

独活:祛风湿止痛,代替药:羌活或防风伍苍术,二药功效相似,但羌活偏于上半身病者,独活偏于下半身病者。

秦艽:祛风湿,代替药:防风,或在加桑枝。退虚热,代替药:银柴胡或地骨皮。

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代替药:秦艽伍海风藤,或者再伍桑枝。

桑寄生:祛风湿壮筋骨,代替药:五加皮,或再伍川断安胎,代替药:川断或杜仲,或再伍菟丝子。

白花蛇:搜风通络止痛,代替药:乌梢蛇,二者可以互代,但白花蛇力强。

六、温里药

附子:温暖脾肾,代替药:干姜或肉桂,或再伍补骨脂。回阳救逆,代替药:天雄伍干姜。散寒止热,代替药:川乌或草乌,此功效附子不如乌头。

肉桂:温中助阳,代替药:附子或干姜,二者相似,但附子走而不守,肉桂却守而不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