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上拉石头下来,再卸车,装窑,烧成石灰再拉出来。
一套工序下来,一车两吨才十二块钱。
按这里的劳动强度,别说一天八毛,就是一块五都不多。
自己给胖墩他们还一天一块呢!
虽然才多两毛,但是胖墩他们一天顶多干半天,还是连玩带干,嘻嘻哈哈就把钱挣了。
说实话,那时候别说是半大孩子,就是成年劳力们,一天挣八毛都很少。
正常情况下,一天挣工分三毛钱。
现在放开了,稍微好点,但好不到哪去,只是勉强解决了温饱,谈不上挣钱。
毕竟会做生意的是少数,绝大多数农民还是靠种地。
小麦一毛四一斤,那时候的亩产五六百斤都是好的,除去各种投入,还要交公粮,一年能有二十三块就不错了。
这还是好年,风调雨顺。
如果遇见大旱大涝,投入成倍增加,产量大幅下降,一反一正还得赔钱。
等他们卸完车,老史把司机叫过来,给陈远志介绍。
“这是俺娃子史大耐,这是……对了,还没问你叫啥?”
“陈远志。”
出门在外,不太熟的,陈远志都说大名,叫陈皮的都是熟人和一些关系好的。
史大耐眉头一挑,“咦,名字不赖嘛,比俺爹起的强。”
老史自嘲的笑了笑,“农村人没文化,起个名字真作难,就这,还是我三天三夜没睡起的!”
史大耐翻着白眼球,“三天三夜没睡就起个这名字,你要是随便起,我是不是就叫狗蛋,狗屎这些?”
老史尬笑着,“赖名好养活,你懂啥!”
史大耐打断他。
“行了,不说这个了,叫我来啥事?”
老史指着陈远志说,“他要几吨石灰,想让咱们送货上门,你准备一下。”
史大耐惊讶的扫了陈远志几眼,“你家哪的?为啥不自己拉?”
“我汤屋街环山村的,主要是没车,要有车我肯定自己拉了!”
陈远志实话实说,并且直接出招,“对了,我一车额外给十块钱运费。”
求人不如求己。
但凡自己有车,陈远志肯定不会求着别人。
“这样啊!”
一听说有钱,史大耐脸色好了很多,摸着下巴寻思,“你要的急不急?不急的话,我把这窑石头填满,再给你送?”
陈远志坦言,“倒是不急,但是也不能太晚,家里旧房子下雨漏,想尽快把房子盖起来。”
“没事,耽误不了。”
史大耐满不在乎的说,“最多一天半两天,这窑就能填满,完了立刻装车给你送。”
“行,就这么说定了。”
说定之后,老史忍不住插话。
“小陈,我不知道咋称呼你,就叫你小陈兄弟吧,光口头说说可不行,你得先掏钱,我们好放心不是?”
陈远志脸上带着三分笑意,眼神却微微泛冷,“怎么,又是这规矩?”
南窑砖场先掏钱,石灰窑又是先掏钱,地方不大,规矩倒不少!
陈远志多少有些不乐意了!
一个个小作坊就拽成这样,这要是干大了,还不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