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远达都懵,忙说:“这肯定没有,不和你商议,我去怂恿你女人,这算什么事?”
周围先生们大笑。
曹耀宗也啼笑皆非,拍拍章远达:“局你去布,钱我来赚,给我些时间。我今晚要和盛宣怀李经迈吃饭,然后找郑汝成,拿江南制造局的权益。再开建些厂子,从基础实业做起,分销国内,到时候产品卖去哪里,回馈就在哪里。”
“老弟当真?”章远达振奋问。
曹耀宗手一摊:“金钱再多,于我个人何益,无非吃的好点穿的好点,四个老婆,我也没力气出去折腾。倒不如为子孙积德。但你也晓得国内有些官僚的做派,所以我会和罗嘉丽商议,在杭州附近先资助些讲武堂,新潮学堂的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弟的想法正!万万不要做那些徒劳无用的分粥救急之举。我们是要救穷,救国人思想的穷。”
既然这样。
章远达彻底放心去发挥。
曹耀宗则转去李经迈家秘密商议了半天。
到晚上,便和李经迈一起去盛宣怀府上骗吃骗喝,顺便说明他要办的几个事情。
“一是洋火机厂,嘉林找到图纸制造了几个样品还不错,可以用为军工。”
“二是火器装备,这是大头,请克虏伯的工程师,质量可靠,就能分销国内。”
“三是最不起眼,其实最关键的棉麻厂,衣食住行,衣物是巨大消耗品。既做洋品更要做军需的,服装被褥鞋子等。”
这就是曹耀宗的打算。
盛宣怀恰恰也有这等人脉。
尤其最后一个。
沪上至姑苏虽有不少纺织厂,但不成大型规模,可是熟练工却不缺。
另外李经迈的淮军故旧,包括沪上各方人脉也足以撑起货源和销售。
所以这三件对普通生意人来说,几乎每个都要耗费心血也难达到的事情,在他们口中也只是几句闲聊,几个电话,也就搞定。
于是第二日。
曹耀宗便带宋嘉林先往上海县龙华边上选地,上海县马上批准,以入股百分之十的代价,免费给地。
洋行派一个买办,陈东的弟兄配合,在这里按着图纸造厂。
同时由李经迈找了洋人购买生产机器。
这件事就轰轰烈烈上马了,总投资不过五万大洋,实际才给了二万。
不过是慈善票两日的收益。
接着曹耀宗又拐去郑汝成处,和他明言,自己在国内想搞点军火工厂,要借制造局的壳。
郑汝成也满口答应,因为他有好处。
再说协议也确定,首先成本价供给郑汝成的部队。
至于将来具体怎么操作,那是后话。
同时程晓东去拜见虞洽卿,随即以联合洋行名义,在法租界西扩后的地盘外,龙华更西南接近姑苏处拿地建大型纺织厂。
这件事由法租界的联合洋行,以及虞洽卿代表的宁波帮合作。
货源采购和销售的运输也由虞洽卿方面承担。
至于销售渠道,李经迈,盛宣怀去谈。
这三个曹耀宗和宋嘉林,在绑架案之前就想做的大事,竟是一日开动,同一日便敲定启动。
另外当晚。
晚报就刊登出招工启事。
除军器之外,打火机厂,棉纺厂,都开出比市面工人月薪多三分之一的待遇。
沪上顿时震撼!
上海县,陈东家老宅内。
昏黄烛光下。
陈其美看着报纸,对身边一人叹道:“志清,这才是人杰啊。”
外边忽然响起密集脚步声。
陈其美等人面色剧变,刚要有反应。
陈东惊喜的道:“曹老弟!你怎么忽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