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腐书网>原来你也是穿越的格格党 > 第47章 叛军(第2页)

第47章 叛军(第2页)

“遵命!”段十八响亮地回答。

三个孩子,都是十来岁的年纪,正好作伴。

段十八一开始还想当三人的老大,结果没一天工夫,就对南星心悦臣服了,实在是南星太能打了,两个段十八都不够她打的,这简直就是女侠啊。

项昀看着南星在王府里安下心来,便也放了心,开始整理师父留下来的那些手稿。这可是师父和毒医门祖师留下来的心血,他将来一定要把它们发扬光大,造福世人。

还没出元宵,陕州剿匪前线传来消息,陕州匪情比预想的要严重,一个叫黄泰的山匪头子竟联合了岐山的所有盗匪,拉起了造反的旗帜,打出“推翻新帝,迎回先帝”的口号,还有不少百姓也加入其中,人数竟多达近万。

宣明帝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连下数道诏书,就地诛杀反贼黄泰。

这几日,连带宣明帝对项昀的态度也非常不好,因为是他建议去陕州剿匪的,如果不是剿匪,那些盗匪还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根本不会联合起来造反。

宣明帝还特意单独叫来项昀,跟他提及此事,言下之意多是埋怨。

项昀知道他其实就是迁怒,如今陕州只有兵祸没有天灾,就已经有人造反,如若出现天灾,造反的声势怕就不只是现在这样了。

项昀道:“父皇,这黄泰就是当初在陈仓屠了山前村的那个山匪头子。这黄泰原本是陈仓县的一个捕快,因为徇私枉法、知法犯法而被拘捕,逃至牛头山做山匪。如今他们为了对抗朝廷而联手,说明他们当中有人在出谋划策,故意跟朝廷作对。”

宣明帝恨恨一拍桌子:“这反贼竟如此可恨!竟还有那么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前去投靠依附。”

项昀道:“父皇,此事当速战速决,不能再拖。否则待周边各国得知这些消息,边境恐将不稳。”

“如今匪兵与官兵势均力敌,短时间根本无法获胜。”宣明帝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项昀道:“那便自洛阳再发兵一万,再自兰州抽调五千身经百战的精锐,前去支援,否则等他们成了气候,恐战火四起,影响国之根本。”

宣明帝抿紧了唇,似在思量项昀的建议。

项昀跪下来:“儿臣愿领兵增援蜀王。”

宣明帝捏着眉心:“容朕再考虑考虑。”

“父皇,须速速决断,不能久拖。儿臣告退。”@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宣明帝立即唤来左右丞相商议对策,就在他们还在犹豫期间,前线又传来了八百里加急的战报,造反军已经攻陷了岐山县城,斩了岐山县令,并以此为据点,呼吁周遭百姓前来投靠。

宣明帝不再犹豫,当即下令由项昀主帅,率一万洛阳将士前去增援蜀王剿匪,再自兰州抽调五千精锐,由景澍副将慕敦率领,前往陕州支援剿匪。

从兰州抽调守军的原因很简单,此时楚夏两国已结盟,吐蕃正值隆冬大雪封山之际,就算想来也出不了山,西陲相对安全,兰州将士身经百战,比养尊处优的京畿戍卫禁军战斗力强大数倍,要想快速取胜,必须要这样。

正月十八,项昀率一万精兵开拔,全速赶往陕州剿匪。

这一次,商无咎带上了不少原八方楼的高手。

从洛阳到西安,大军全速行军,只花了七日。

大军在西安休整一日后,又花了两日才赶到前线与蜀王会合。自兰州来的援军尚未赶到,大军暂且按兵不动,等待与兰州军会合之后再攻城。

到了前线后,项昀才知道具体情况,山匪因为占据地利优势,易守难攻,蜀王为了早日完成剿匪任务,竟放火烧山,试图逼迫山匪就范。如此放了两三回,冬日天干物燥,放火容易灭火难,大火蔓延,竟蔓延了不少临山而居的村落,闹得岐山百姓人心惶惶,见官兵竟比见匪更害怕。

恰好山匪中有一位因过失杀人落草为寇的读书人,此人叫白珩,饱读诗书,颇有见识,与黄泰一拍即合,成了黄泰的谋士。也正是他出面,替黄泰游说各山头匪首,结成了巨大的同盟,使得各自为政的山匪拧成了一股绳。

项昀听完这些,不由得叹口气:“这便是急功近利的后果。”

商无咎道:“这白珩倒是个人才,若是被我们所用就好了。”

项昀不以为然:“这便是反动分子知识越多,危害越大的具体体现。他若只是立场不同,倒是可以招揽,偏生是个匪贼,再有能力,我也不想用。”

商无咎道:“倒也未必不能用。我的人打探到的消息,岐山之所以匪患如此之多,皆因岐山县令眭诚贪赃枉法、只手遮天、鱼肉百姓所致,岐山百姓对眭诚有一个称呼,叫做‘眭刮皮’,说他所过之处,地皮都要刮去三分。岐山城破之时,眭诚被斩首示众,头颅挂在城头,百姓拍手称快。从眭诚家中搜刮出来的钱财,据说可抵岐山十年税收。”

“竟有这事?”项昀惊道。

商无咎点头:“对。所以黄泰能成气候不是没有土壤的。”

项昀怒目圆睁:“那也不能因为他杀了一个贪官,就成英雄了,这黄泰自己就是个缩小版的眭诚,甚至更甚,屠戮全村无辜百姓,这等罪名是无法掩盖的。”

项昀在营帐里来回走了数圈,问道:“现在岐山城内是个什么情况?”

商无咎道:“百姓皆愿从家中拿出粮食,支援叛军。”

项昀冷笑:“好一个伪善的黄泰!那就撕了他那张伪善皮。叫人来书写黄泰罪证,散发至岐山城内,我倒要看看他怎么处理。”

当日,项昀便命文书官罗列黄泰种种罪证,又让多人抄写无数份。深夜时分,商无咎率领八方楼几名武功高手潜入城中,于城中醒目处张贴了上百份状书,余者皆散发于城中各街巷。

翌日,岐山城中许多百姓看到了这份状书,那些令人发指的命案竟出自“义军”头目黄泰之手,一时间岐山城内议论纷纷,猜测事情的真伪。

黄泰诸人自然也都看到了这份状书,并在第一时间收缴了所有状书,将墙上张贴的也都刮去,并对外宣称,这是官府在挑拨离间,诬陷首领黄泰。

但状书上所书内容详细到时间地点,甚至还有被害人具体数量与姓名,看着不像是假的。岐山的县令是个贪官不假,但陈仓县令余焕之却是个清官,他的名声早就被岐山百姓拿来与眭诚对比。

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那便会生根发芽。

项昀做这些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顾全百姓。岐山城并非固若金汤,只待兰州军赶到,大军围城,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破城,他担心百姓执迷不悟,为了帮助叛军做出无谓的牺牲,才让他们趁早认清黄泰的真面目,与叛军划清界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