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出,楚国朝野一片哗然,原来宁德帝还活着啊,许多人都认为项昀不会同意这个条件。宣明帝与复兴帝虽然算不上得位不正,但从法理上来说,还是没有宁德帝那么名正言顺。若是迎回宁德帝,复兴帝该将宁德帝置于何地呢?
项昀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怕什么?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一点一滴打拼下来的,他的功绩与声威,已经不是一个被敌人掳走的老皇帝可比拟的了。
复兴六年六月,被掳至吐蕃长达十三年之久的宁德帝终于被迎回洛阳。
项昀以太上皇之礼待之,将洛阳城外的行宫让给宁德帝居住。
宁德帝比宣明帝年长近十岁,如今已年近花甲。这个饱受摧残的老人竟还活着,生命力之顽强实在让人惊奇。
项昀以为会看到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没想到宁德帝仅仅只是看起来比较消瘦,身体倒还硬朗,就是脑子不太正常了,逢人就说:“朕是皇帝,叫朕皇帝,朕封你为万户侯!”大约支撑他活下来的理由就是幻想吧。
项昀只见了对方一面,也无从交流,就没打算去看他,只让人看着别让他出行宫就行。
有些还存了某种心思的老臣见到这样的宁德帝,也纷纷死了心。
复兴七年春,西夏固安王李仲凌因病薨。西夏国主李淞才九岁,还不到亲政的年纪,其母赏氏把持朝政,开始肃清与固安王交好的朝中大臣,试图独揽大权。
李仲凌十四岁的儿子李纾见状不对,带着西夏国主李淞逃出兴庆府,前往洛阳,向项昀求救,递上其父临终前的亲笔信。
李仲凌生前便料到西夏王室会重蹈多年前的覆辙,可惜此时西夏已经没有了下一个李仲凌力挽狂澜,也没有项昀和商无咎在一旁协助,他将儿子李纾和新帝李淞都托付给项昀照顾。
至于西夏该怎样,李仲凌在信中没有提。他早已知道,项昀未曾对西夏动兵,全是看在他的面子上,他死后,新帝羸弱,太后若擅权,如日中天的楚国是不会放过一统天下的绝佳机会的。
项昀年号为复兴,复兴的必定是大唐的荣耀,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都是大唐故地,岂有不收复的道理?
项昀看完信,让人安顿好李纾李淞叔侄。洛阳已经安顿了金国的皇族,不在乎再多两个西夏的,李淞以后皇帝是做不成了,有能力的话,在楚国做个臣子也是不错的。
复兴七年夏,塞外草原遭遇严重蝗灾,蝗虫如乌云一般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留,严重威胁到牲畜的生存。朝廷放弃出兵西夏的计划,将所有用来打仗的粮草都运到塞外去支援牧民。
同时又让关内的商人大量采购牛羊马匹,以减少牧民的损失。
朝廷的高效救援,第一次让塞外的牧民觉得,原来碰到天灾的时候,他们还可以不用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复兴七年冬,金国皇帝完颜博认为时机已到,遣兵攻打营州与兴中府,试图夺回上京与中京。
在围困兴中的时候,邢铁牛率领主要由契丹人与奚人构成的五万援军前来救援。这五万援军只有三万是正规军,其余两万是自发追随他们的契丹人与奚人,为了守卫他们的家园,捍卫大楚王朝。
他们与守城将士里应外合,击退了围困在城外的金兵。@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解了兴中府的围之后,邢铁牛继续率兵前往营州,如法炮制,驱逐了金兵。
这支契丹人与奚人组成的队伍斗志昂扬,甚至还想去攻打东京,最后还是因粮草不足放弃了攻打计划。
自从蝗灾之后,便陆续有早先逃离的游牧部落迁回来。他们知道,楚国是真把他们胡人当子民的。
项昀自然是欢迎所有人来归顺的,原来的草场不够分,那就继续往北往西扩张呗,反正都是无人区。
复兴十年秋,准备了三年之久的楚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开始攻打西夏,收复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
其时西夏朝堂被赏太后把持,扶持李淞的一个族弟当了傀儡皇帝,小皇帝才三岁,一切都是赏太后说了算。
三年前的蝗灾西夏也没能逃过,这次没有楚国施以援手,西夏国内饿殍遍野,人口锐减,元气大伤,迄今没有恢复过来。
楚军进入西夏境内,遭到的抵抗非常弱,楚军势如破竹,仅用了一个月便攻陷了西夏首都兴庆府,赏太后与小皇帝被俘。
兴庆一破,西夏其余将士便都失去了斗志,纷纷投降,毕竟他们的皇帝都早早归顺楚国,他们自然也没什么好挣扎的。效忠西夏,连饭都吃不饱,还不如契丹人跟着楚国,蝗灾都不用担心饿肚子死牲口。
高昌回鹘在得知西夏被楚国所灭之后,遣使前来向楚国示好,并愿意送公主前来和亲,结秦晋之好。
项昀表示修好可以,和亲就算了,谁的女儿不是宝贝,谁愿意让她嫁得千里迢迢的,况且他们兄弟也没人愿意娶一个未曾见面的公主。
西夏灭国之后,完颜博终于意识到大势已去,楚国灭金是迟早的事,他开始将金国的重心往会宁府转移,那儿是金国的祖地,是他们的地盘,就算楚军打来,也有退路。
复兴十二年夏末,楚军再次伐金,大军一直打到会宁府,完颜博率残部退入原始山林之中,楚军无迹可寻,只能退回会宁。
九月,一场寒流骤至,冬衣准备不足的楚军只得撤退至东京,放弃了刚刚占领的会宁与长春。
金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窄,且都是苦寒之地,完颜博为了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选择南下进攻更为温暖的高丽。
完颜博攻打高丽期间,楚军从未趁机围剿过金兵,哪怕是高丽遣使向楚国求援,楚国都未曾给予回应,让他们彼此去消耗。
复兴十三年,金人攻打高丽的安州,高丽王率兵亲征。完颜博战死安州,金人兵败,残部退回鸭绿江北岸,向楚国投降,至此,金国覆灭。
复兴十五年,高昌回鹘内乱,向楚国求援。楚国派援兵协助回鹘平乱,高昌回鹘向楚国称臣。
复兴十八年,抚军大将军邢铁牛率由契丹人、西夏人、奚人与回鹘人组成的二十万骑兵征讨吐蕃,历时两年,荡平了吐蕃,迫使吐蕃干布投降,终于实现了项昀和商无咎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
捷报抵京那日,项昀登上思远阁,极目远眺,漫天云霞染红了半边天,似有火焰在燃烧,他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平静,一切皆圆满了。
身后有人出声:“陛下,大将军到了!”
项昀回头,看见年过不惑依旧俊朗无俦的商无咎大步流星朝自己走来,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不多,但沉淀出的气质格外沉稳睿智,使他像一壶陈年烈酒,醇香醉人。
商无咎走过来,嘴角含笑:“恭贺陛下,听闻吐蕃干布降了?”
项昀闻言,脸上露出笑容,朝商无咎伸出手,商无咎顺势握紧了他的手,项昀抬起另一只手指向火红的西天:“阿珣,你看,这天下终究是统一了。”
商无咎在他额角轻吻一下:“恭喜陛下,得偿所愿!”
项昀回眸一笑:“是所有华夏儿女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