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疑惑不已:为何凌游没有进封国公?这不符合常理啊。
于是他忍不住站了出来:“陛下,臣有话要说。”
顿时,整个太极殿都安静了下来。
群臣们纷纷看向魏征,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李世民也有些诧异地看着魏征心想:今天这么喜庆的日子,难道魏征又要来泼冷水吗?但看到魏征一脸严肃的样子,他也知道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于是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了起来。
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在朝堂上缓缓扫过,最后落在魏征身上,微微笑道:“不知魏爱卿有什么话要说?”
魏征闻言,神色一凛,随即躬身道:“陛下,臣以为陛下对蓝田郡公的封赏有些过轻!”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魏征顿了顿,继续说道,“臣觉得,蓝田郡公凌游自入朝以来屡立功勋,无论是平定叛乱还是治理水患,其功劳陛下以及在场诸位大人都有目共睹。”
李世民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笑着点头道:“当然,朕也觉得朕这个女婿年纪虽小,但是能力出众,于社稷黎民确实有大功!”
魏征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继续恭声道:“陛下圣明,臣觉得以蓝田郡公凌游的功绩,当晋封国公!”
此言一出,朝堂上再次陷入了寂静之中。
李世民听到魏征这么说,心中莫名地松了一口气。
他还以为魏征又要像往常一样喷自己一顿呢,原来是为凌游打抱不平。
沉吟片刻后李世民缓缓开口道:“魏爱卿所言有理,上次朝会朕就说了要晋封凌游为国公,但是中书省递上来的折子中却有异议。朕与房爱卿等人刚刚也商议过此事,觉得可以在朝堂上议一议凌游该不该封公,没想到魏爱卿倒是先站出来了。”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便议论纷纷。
有大臣觉得凌游年纪尚轻,封国公恐怕难以服众,也有大臣觉得凌游功绩卓着,晋封国公是实至名归。
一时间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这时萧瑀站了出来,他拱手道:“陛下,魏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请陛下三思。凌游年纪轻轻便已经位居高位,若是再晋封国公恐怕会引起朝野上下的非议。且国公之位责任重大非比寻常,需有足够的阅历与威望方能胜任。臣觉得凌游还需历练几年方可担此重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瑀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以高士廉为首的几位大臣的附和,他们纷纷表示赞同萧瑀的观点认为凌游确实还需历练才能胜任国公之位。
凌游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朝堂上的争论声神色平静如水,他仿佛并没有在意自己的封赏问题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知道无论朝堂上如何争论最终的决定权都掌握在李世民手中。
魏征眉头紧锁,语气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凌游年纪虽轻,可战功赫赫,倭国一战,他临危受命,以少胜多,尽显其能。若仅因年龄而不予以晋封,恐会寒了功臣之心,也失了朝廷的公信力。”
他的话音刚落,杜如晦便迈步出列,躬身道:“陛下,凌游自投身军旅以来,屡立奇功,对大唐的忠诚和贡献有目共睹。臣附议魏大人所言,觉得凌游确实应该晋封国公。”
长孙无忌见状,也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是啊,陛下,蓝田郡公凌游所立功劳,都快数不清了。他不仅是战场上的猛将,更是朝廷的栋梁。封他为国公,乃是实至名归,也能激励其他将士更加奋勇杀敌。”
孔颖达作为朝中的儒学大师,此刻也是站出来支持凌游封公:“陛下,凌游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他的功劳和才能都足以让他晋封国公,臣也附议此事。”
见孔颖达都站出来了,褚遂良等文臣也纷纷出列附和,一时间,朝堂之上支持凌游封公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朝文武如此齐心,心中甚是满意。
他微笑着点头道:“朕对凌游也是寄予厚望,虽然凌游年轻,但是他的功劳在朝中是无人能及的,魏爱卿与诸位爱卿说得对,是时候给凌游晋封国公了!”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无论是支持的还是不支持的大臣们,全都齐声道:“陛下圣明!”声音在朝堂之上回荡,久久不息。
凌游也是出列,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躬身谢恩:“儿臣拜谢父皇!”
晋封国公,这可以说是无数文臣武将的梦想。
然而对于凌游来说,他并不感到意外或者激动得难以自持,因为他知道自己早晚会走到这一步。
喜欢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