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变过后,李世民那可是大方得很。有功的哥们都狠狠地赏了一番。秦琼也封了个左武卫大将军的头衔,还赏了他oo户的封地。
由此可见,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也是没少出力。可打那以后,秦琼就像从江湖上销声匿迹了一样。为啥呢?其实是因为多年高强度的作战,身体被累垮了。
秦琼自己也常跟兄弟们念叨:“你们瞧瞧我从小就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经历过的战役,两只手都数不过来,oo多场那是妥妥的。每次打仗身上都得挂点彩,流的血加起来,估摸着都能装满几大缸了,这身子骨能不出问题吗?”
到了贞观十二年(公元年),秦琼终于还是没能挺过去,走了。李世民一听这消息,心里头那个难受啊,特意下旨让秦琼陪葬在昭陵。
第二年又追封他为胡国公。到了贞观十七年(公元年),李世民又想起秦琼的好来,直接把他给请进了凌烟阁。这一下子,秦琼死后比活着的时候还要风光。
不仅高悬庙堂,而且在民间也广受敬仰。明清过年时贴门神的习俗由来已久,大门上所张贴的画像便是秦琼与尉迟恭。久而久之,秦琼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愈高大。
纵观秦琼的一生,对比小说中的秦琼形象,正史中的秦琼的勇猛却也是毫不逊色。
人们常说,真正有实力的人总是低调的,因为他们不需要再做什么去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们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秦琼或许只是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一个,他最真实的模样,我们已然无法跨越历史长河去知晓。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传奇。正如“传奇”这两个字,或许不必非要论个褒贬。英雄尚且也可以有枭雄,作为大唐猛将,秦琼不仅有勇猛,还有忠义,他当之无愧。
【一口气看完历史上真实的明教教主韩童山历史小知识明朝白莲教】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主人公张无忌在各种奇遇中练就绝世武功。在光明顶一战中,他一战成名,成为明教教主。
此后,他号令群雄,带领中原武林抵抗元军,成为反元义军的领袖。然而,最终张无忌却把称帝的机会让给了属下朱元璋,携心爱的女子赵敏归隐。
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张无忌的原型——真正的明教教主韩山童。说到韩山童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
然而,作为历史上引领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也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原型,历史上真正的明教教主。
因为元末农民起义的这把火,正是由他点燃的。甚至后来明朝能够建立,也与他有着巨大的关系。
元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离奇之处在于,只有两位皇帝比较出名:一个是元王朝真正意义上的创建者,元世祖忽必烈;
另一个就是元朝在中原统治的最后一位皇帝,妥欢帖木儿。元朝一共年的国祚,这两个人就占据了一大半。
在剩下的时间里,蒙古人基本忙着兄弟亲戚们相互争斗,其他皇帝大多显得没有存在感。元朝对百姓的苛政、高额赋税,以及汉人处于社会地位底层的现实,引了百姓的极大不满。
到了元末,元顺帝在位时,大元可以说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而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劳动人民,也都渴望得到解救。就在此时,明教教主韩山童站上了历史舞台。
韩山童出生于白莲教世家,他的祖父是白莲教的教主。
看过黄飞鸿系列电影的人,应该对白莲教多少有些耳熟。白莲教最初是佛教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教派,最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建立。
这个教派信仰弥勒佛,因为向教众灌输了诸多美好的往生世界观念,所以在战乱时期常常受到大量底层百姓的追捧。从宋朝到晚清,白莲教活跃了将近oo年。
那么,白莲教与明教又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真实的明教是由摩尼教展而来的。摩尼教是公元世纪由波斯人摩尼所创建,它融合了基督教、祆教、佛教等元素。
在唐朝时,摩尼教传入中国。而“明教”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因为他们的教徒在礼拜时朝拜日出的方向,因此被称作“明教”。
在漫长的时间里,明教一直作为一个极为秘密的组织在民间展壮大。
到了元朝末年,蒙古人的暴政使得明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团体都不满现状,主张改变天下局势。
当时,韩山童作为白莲教的领导人,他通过融合明教、弥勒教等宗教思想后,创立了一个新的明教。
韩山童声称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一旦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就将迎来光明的极乐世界。而他自己正是那个推翻元朝暴政、拯救天下的明王。
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想要动员广大农民起来抗争,宗教无疑是最合适也是最现实的方式。
按照《新元史》的记载,韩山童其实文化水平并不低,他也是一个读书人。在他的精心运作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元起义即将拉开序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至正十一年(年),元顺帝下诏征集o万民夫清理黄河河道。元朝本就是一个连账都算不太明白的王朝,搞这么多人过来,大家本来就怨气重,而元朝的管理又混乱不堪。
这无异于主动找一帮人到家门口聚众闹事。韩山童看着这个架势,觉得自己似乎拿到了汉高祖的剧本,而元顺帝就是秦二世。他心想,这皇位蒙古人能做,他为什么不能做呢?
于是,韩山童伙同心腹刘福通,打算积极吸取历史经验。他觉得自己拿的是刘邦的剧本,可是在搞事情的方式上,他却学了陈胜、吴广。
当年陈胜、吴广是往鱼肚子里塞布条,写上“大楚兴,陈胜王”。而韩山童则先是在黄河河道里埋了一个独眼龙的石头人,然后编了一童谣:“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