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见推辞不过,只好叩谢恩:“太爷爷,太奶奶,皇爷爷及父皇如此信咱,咱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厚望!”
朱棣又看向于谦,郑重地说:“于谦,朕命你担任内阁辅,辅佐朱祁钰治理国家。你乃国之栋梁,朕相信你定能为大明开创一番新局面。”
于谦激动不已,眼中含泪,再次跪地:“陛下如此重用,臣粉身碎骨亦难报陛下之恩!臣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祁钰和于谦受宠若惊,站在一旁,心中满是感激与责任。
这时朱棣微微一笑,说道:“各位可能有疑虑,既然如此,朕与皇后便让你们看看正统朝未来会是怎样。”说罢,朱棣与徐妙云共同挥了挥手,只见一道奇异的光芒闪烁,一幅画面渐渐浮现出来。
画面之中,旌旗猎猎作响,但那风中飘扬的却不再是大明的骄傲与荣耀。朱祁镇身披金甲,端坐于马背之上,他本欲以御驾亲征来彰显大明国威,然而此刻,却是兵败如山倒。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鲜血染红了大地,无数大明将士横尸遍野,他们的生命就这样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消逝。
神机营,这支曾经令敌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如今也已不复存在。三大营更是全军覆没,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再也无法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而英国公张辅等一众忠臣良将,也都在这残酷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大明的尊严。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大臣们面面相觑,人人自危,心中各自打着算盘。有人惊恐万分,担心瓦剌大军会乘胜追击,直捣京城;有人则暗自盘算着如何在这乱世之中谋取私利,保住自身地位。整个朝堂乱成一团,争吵声、指责声此起彼伏,往日的秩序荡然无存。
孙太后和朱祁镇当初做出亲征的决定时,或许未曾料到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的失误,不仅让大明军队遭受重创,更使得国家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之中。而被俘后的朱祁镇,竟然忘却了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责任,反而帮助敌人叫开自家城门,这种行为简直令人指。他就如同一个瓦剌派来的“留学生”,对敌人言听计从,甚至甘愿充当“叫门天子”,亲手将大明推向更深的深渊。
就在那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眼前的景象牢牢吸引住了。朱祁钰夫妇、吴贤妃、朱见深以及朱见济,他们的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脸上写满了惊恐与难以置信。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整个世界只剩下了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朱祁钰不由自主地倒抽了一口凉气,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喃喃自语道:“竟……竟然会如此……这般场景实在是乎想象啊!”
一旁的朱见深早已吓得小脸煞白,没有一丝血色。他那双小手死死地抓住朱祁钰的衣角,身体不停地哆嗦着,声音也因为恐惧而变得颤抖不已:“皇叔……这……这太可怕了……我从未见过这样恐怖的事情!”
朱见济同样被吓得不轻,只见他眼眶泛红,晶莹的泪花在其中闪烁,眼看着就要夺眶而出。他带着哭腔喊道:“爹爹,这可怎么办呀?我们该怎么应对这种状况呢?”
吴贤妃则用手捂住嘴巴,试图压抑住内心的恐惧和悲伤,但她的眼神却无法掩饰那份深深的悲戚。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随时都有可能像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下。她无助地望着众人,嘴里念叨着:“这……这如何是好……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化解这场危机呢?”
而朝堂之上,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大臣们,此刻一个个面色惨白如纸,瞪大了眼睛望着眼前那可怕的场景,惊恐万状。他们再也顾不得礼仪和形象,纷纷交头接耳起来,声音嘈杂得如同夏日里的蝉鸣一般,不绝于耳。
有些胆小的大臣更是被吓得魂飞魄散,双腿犹如筛糠般颤抖着,几乎无法站立。其中一个年老体弱的大臣,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脑门,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倾倒,若不是身旁的人眼疾手快扶住他,恐怕早已瘫软在地。
朱棣面沉似水,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那威严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沉默片刻后,他才用低沉而又充满威慑力的声音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如今你们都亲眼目睹了这般惨状,这便是任由朱祁镇、王振之流肆意妄为所酿成的恶果!你们现在可否明白了朕以及朝中众臣为何要做出如此安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到此处,朱棣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将目光转向了于谦和朱祁钰,语重心长地继续道:“于谦为人刚正不阿,一心只为江山社稷着想;朱祁钰则是贤德稳重,具备治国安邦之才。此二人实乃我大明之希望所在,是能够为大明延续国祚的肱股之臣啊!”
朱祁钰和于谦重重跪地,齐声说道:“陛下教诲,臣等铭记于心!”
朱祁钰抬头,目光坚定:“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定要将这乾坤扭转,还大明一个太平盛世!”
于谦也激昂道:“臣必倾尽全力,辅佐陛下,保我大明万世昌盛!”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又说道:“处理完朝堂之事,朕即刻命令不良人军队扫平瓦剌,统一北方。朕等虽能助你一时,但日后的路,还得靠你们自己走。”
朱祁钰连忙道:“陛下此举,实乃我大明之幸。臣日后定会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守护好祖宗基业。”
朱棣接着转头对徐妙云说道:“皇后,把咱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吧。”
徐妙云微微颔,示意宫女呈上三个精美的匣子。她站起身,仪态万千地走到朱祁钰面前,说道:“这三个匣子中,分别装着土豆、玉米及红薯三种高产种子。这些种子适应力强、产量极高,你可命人好好耕种推广,若能普及,百姓温饱便有了保障。”
朱祁钰接过匣子,感激涕零:“太奶奶如此关怀百姓,实乃万民之福。臣定会妥善安排,让这良种造福天下。”
处理完这所有纷繁复杂的事务之后,朱棣缓缓地从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站起了身。他微微挺直了脊背,目光如炬,先是环视了一下整个庄严肃穆的朝堂,然后将视线定格在了每一个大臣身上,最后才慢慢地收回了目光。
此时,朱棣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了一抹极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这片江山社稷的深深眷恋之情,又有着看到后继有人时的欣慰之感。只见他稍稍停顿了片刻,方才缓声开口道:“朕等也该回到后宫歇息去了。朱祁钰啊,希望你千万不要忘记今日在此所说之话,定要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治理好咱们这大明王朝!”
站在一旁的朱高炽听到朱棣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之后,不禁微微颔,表示对父亲所言深感认同。他那略显圆润的面庞上浮现出一抹敬佩之色,目光中流露出对朱棣治国理念的赞赏与尊重。
与此同时,朱瞻基则面带微笑,饶有兴致地将视线投向了朱见深和朱见济这两个小家伙身上。只见他眼中满含慈爱之情,轻声开口道:“哎呀呀,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呢!转瞬间,本王竟已拥有了这般可爱乖巧的两位小孙儿啦!瞧瞧你们这粉雕玉琢的模样,着实让人欢喜不已。”说罢,他轻轻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脑袋,继续和蔼可亲地叮嘱着:“你们俩一定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哦!待将来学业有成之际,务必要竭尽所能为本朝效力,努力成为国家的顶梁柱,为我大明江山添砖加瓦、争光添彩呐!”
朱见深和朱见济听闻此言,连忙恭恭敬敬地点头应道:“谨遵皇爷爷教诲,孙儿们定会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懈怠。”两个小家伙年纪虽小,但此刻的神情却显得格外认真,仿佛已然明白了肩头所担负的重任一般。
朱祁钰率领众人跪地行礼:“恭送太宗皇帝、徐皇后、仁宗皇帝、宣宗皇帝!”
朱棣、徐妙云、朱高炽、朱瞻基四人相视一笑,随后周身光芒一闪,渐渐消失在朝堂之上。
朱祁钰缓缓起身,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眼神中满是崇敬与决心。他转身面向朝堂,大声说道:“众卿家,如今我大明虽逢变故,但有先帝庇佑,又得诸位贤臣辅佐,定能走出困境。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创大明辉煌!”
于谦带头高呼:“陛下圣明!吾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朝堂上,大臣们的呼声整齐而洪亮,久久回荡在宫殿之中。至此,大明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变革后,迎来了新的希望与开始,而这一段传奇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dududu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