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腐书网>俯首称臣造句 > 第1章 第 1 章 一条绳子破土而出横拦在(第2页)

第1章 第 1 章 一条绳子破土而出横拦在(第2页)

赶到溪柳乡时天色已经黑了,乡里只有几十户人家,光点顺着窗户透出来,稀稀拉拉的。

许是听到了马蹄声,一位书生打扮的男子开门出来,温言川下马走过去,态度温和:“我们途经此处,可否叨扰一晚?”

男子将温言川从头到脚打量一番。白衣出尘,气质端方。不似寻常百姓。

“寒舍能得公子下榻,实乃荣幸。”

林晃见对方是位书生,放下戒心:“我去找地方放马,公子先进去歇息。”

温言川嘱咐:“当心些。”

经过交谈,温言川得知对方名唤方文秀,是名举人。已经参加了两次会试,两次均遗憾落榜。

方文秀面前的桌上放着一本《国策》,页与页之间缝隙宽松,明显经常翻阅。讽刺道:“会试被达官贵人霸占着,寒窗苦读十几载,抵不过出身富贵。”

温言川坐在长凳上,听着对方如此大逆不道之语,并未说话。

事实确实如此。如今的会试已经成了名公巨卿的附属物,放眼望去,中榜者全是达官贵人之子。哪还有寒门的出头之日。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一群酒囊饭袋怎配为官!”方文秀拿起手边的《国策》,眼里是藏不住的崇敬,“有真才学者,仅一人矣。”

看到他手里的《国策》,温言川不自然地眨眨眼,连忙端起清茶抿了一口。

《国策》是温言川殿试时所作,洋洋洒洒近万字。皇上阅後龙颜大悦:“此乃益国利民的国策!甚好!甚好!”

于是这篇策问便有了名字,并被誊写传阅,流传甚广。

那时的温言川十七岁,凌云壮志,未经世事。而今六年过去,回过头看,想法虽好,却也太过理想化了。

现下冷不丁被提起,温言川反倒难为情起来。

方文秀全然不知崇敬之人近在眼前,兀自陷入悲痛的情绪中:“生身父母相继西去,我一没能金榜题名,给二老脸上增光;二没能娶妻生子,让二老享天伦之乐。不孝不义,愧对祖宗。”

会试每三年一次,两次落榜便是六年光景。何其残忍。

翌日离开时,温言川偷偷往枕头下塞了几块碎银。入仕之路艰辛,略尽绵薄之力。

-

白天赶路,夜里休息。如此又走了六日。晌午,两人在河边歇脚。

温言川坐在树下。水囊没水了,林晃脱掉鞋袜,卷起裤脚,走到河中央,挑了处干净的地方取水。

晚上到达清苑县,在客栈歇息一晚,明早去西南王府传旨。後日返京。

温言川正盘算着,林晃已经拿着水囊走过来:“公子给你水。”

温言川仰头喝水,视线不经意落在林晃长满头发的脑袋上,忽然有些手痒。

林晃还是秃瓢时,温言川总爱摸他的脑袋。光溜溜的,手感好极了。

大燕佛教盛行,顺安帝每年都会去护国寺祈福。

两年前,温言川随圣驾前往护国寺。寺内的寄空大师领着个小和尚找到温言川:“了悟佛缘已尽,若施主愿意,可将他带在身边。”

温言川向来不信神佛,却莫名觉得这个小和尚合自己眼缘,便依了寄空大师所言。

出家人只有法名。既要还俗,总该有个名字。了悟是襁褓中被遗弃在寺门口的,没有姓氏。

护国寺後山是一大片林子,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木缝隙,拉出长长的光影。静谧明亮。

温言川为了悟取名,林晃。

晃,取明亮之意。

林晃不明所以:“公子看我做什麽?”

温言川:“头发长得真快。”

没有秃瓢摸了。

林晃闻言擡手摸了摸脑袋,嘿嘿笑了。

稍作歇息,二人继续赶路。穿过青阳郡,便看到了盛天郡的界碑。盛天郡内共有七县,清苑县就在其中。

一个时辰後,两人行至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荒郊。

突然,一条绳子破土而出,横拦在官道上。

眼看已到近前,温言川急忙勒马,握缰绳的掌心传来一阵剧痛。

跟在後面的林晃也迅速停下,毫不犹豫拔剑,警惕地打量四周。

十几号人从路两旁的草丛里冲出来,将官道堵了个水泄不通。手里锋利的长刀让人不由心生惧意。

生恐旁人不知道来历,其中一人还扛了个自报家门的旗子。

暗红色旗面上像模像样写了个纂体的“云”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