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鬼,整天就知道鼓秋,万一在鼓秋出个孩子我看你咋养活!”
“我现在可是工头了,工资比以前涨了一倍,就算在生个孩子我也能养得起!”
……
第二天,东风镇的六家工地就集体开工了。
有了厂房与老李家房子的经验,王三柱子的合作越发默契。
几十个工人在他俩手中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没有一个空闲的岗位,所有人都分工明确,各执其责。
同一天,厂房的设备也到了。
两辆解放大卡车装的满满当当,行驶进了长胜大队,引得不少村民侧目。
除了这两辆大卡车以外,还有这一辆白色小客车随行而来。
里面坐着的是厂家派来的安装人员,以及技术员。
崔雪也跟着来了。
厂家的安装人员不愧是专业的,仅用了一上午就把所有设备安装完毕。
下午,杨承志把翠花等大姑娘小媳妇们全部叫到了厂房中。
由厂家技术员与崔雪一起对女工进行教学。
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设备的使用技巧、日常维护以及关于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虽然女工们都是大队里最心灵手巧的一批人,但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电动设备。
既新奇又爱不释手,也听得津津有味。
一场教学下来,绝大多数女工都基本掌握了设备的操作要点。
尤其翠花,之前就有三年的服装厂工作经验,这些设备虽然比她那时先进不少,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她只是熟悉了一会,就能熟练操作这些机器了。
因此,一些悟性差的女工,后续都由她负责教学。
而在教学结束后,杨承志宣布,把手工作坊正式命名为“长胜服工厂”。
杨承志为厂长,任命杨小梅为车间主任。
翠花、秀梅、淑芳为组长,各自带领一支班组,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生产蓝色碎花背心。
一件碎花背心的加工费5毛钱,杨承志给女工们按两毛钱工资计算,自己保留三毛钱的利润。
因为前几天材料就到了,明天就能正式投产了。
每个班组60人,一天大约能生产600件碎花背心,三个班组就是1800件。
女工每人平均工资能拿到两块钱左右,杨承志一天净赚540元。
虽然依旧不如加工帽子围脖手套针织品的巅峰时期。
但杨承志却明白,加工碎花背心只是暂时的。
因为服装加工厂刚刚成立,女工们的手艺还不娴熟。
加工碎花背心完全是出于练手。
等过两个月女工们的手艺成熟了,就可以加工单价更高的服装了。
而且,在加工碎花背心的同时,杨承志也不准备放弃手工作坊之前的业务。
人手不够的话,他准备再招一批人,继续加工中国结钥匙扣这些工艺品。
每天至少也有三四百块的收入。
等天气冷了,帽子围脖手套这些针织品的需求量增加,赚的就更多了。
于是第二天,一则用大红纸书写的招工广告,分别出现在了十里八村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引得许多人侧目。
“服装厂招聘女工,要求年龄18~40岁,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计件工资,8小时工作日,月薪30~60元,有服装加工、手工针织品加工经验的优先,地点长胜大队长胜服工厂。”
要知道,那个年代即便是一些国营大厂的正式员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块钱。
那都有许多人争着抢着要进厂工作,而长胜服装厂给出的薪资待遇竟比那些国营大厂还要高!
这种薪资待遇足够吸引人!
因此,当天中午就有不少十里八村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来工厂应聘。
因为今天是服装厂这个第一天投产,杨承志一大早就来了厂房这边监督生产。
因为女工们对机器的操作还不算熟练,第一天的加工数额暂定在了300件。
以后再一点点的递增。
“承志…不,厂长有人来应聘了,在厂门口等着呢,看样子最少有百十来号人,你快过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