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左正卿又问他:“太学那边,还顺利麽?若有人欺负你,只管来跟我,”左正卿改口:“找陛下说。”
苏景同眉飞色舞:“超顺利。”
左正卿:?
不合理吧。
太学的小孩正是最热血的年纪,能对苏景同很好?
苏景同丢下这句,想起自己快乐的休假生活,喜滋滋走了。
休假的苏景同走亲访友,皇宫中辛勤工作的顾朔正听禁军星纪卫首领汇报广明宫查出的探子一事。
禁军抓到潜伏在广明宫的宫女,经拷问,她是西南王一脉的探子。西南王入主京城後,有一个儿子顾悯因在封地看守,路途遥远,未及时赶到京城,等顾朔灭了西南王,顾悯趁顾朔还没来得及动手,便带着部下紧急逃亡了。
西南王看守封地的十四万士兵也藏进了西南十万茫茫大山中,不见踪影。
顾朔没把这个数字当真,大周此前民生凋敝,人口连年下降,养不起这许多兵。史书上记载大周雄兵千万,其实满打满算不过百万之数,津门的赤霄军有“十五万”,实打实的将士只有三万,史书记载禁军五万之数,实际只有一万二千人,巡防营也称有十万,左正卿手中只有两万人,剩下的兵将要在各州驻扎,要在边境守关,分到西南王头上,还能有多少兵?
西南王打进京城耗费无数,看守封地怎可能有十四万。
西南王总共也没十四万兵将。
顾朔估计留在西南看守封地的士兵不超过两万。
据探子交代,顾悯和士兵已经汇合,也对其他西南王所属势力发出了召集令,意图东山再起。四大军师的最後一位,徐幼宜也应召而到。
徐幼宜,顾朔和苏景同都十分熟稔,是原滨州刺史徐锐的儿子。
滨州赈灾那年,徐幼宜原本要荫官,因苏景同查出他爹徐锐贪污倒卖国库粮食一事,徐锐抄斩,全族男丁流放,徐幼宜被流放到西南,遇到了西南王。
徐幼宜在西南王身边当了谋士,替他出谋划策,西南王决心反了大周自立旗号後,封徐幼宜为军师。
徐幼宜和西南王算“君臣相和”,西南王对徐幼宜有知遇之恩,直到苏景同投靠西南王,苏景同比徐幼宜更出色,西南王转为重用苏景同,又因苏景同不待见徐幼宜,让徐幼宜暂时离开西南封地。
顾朔揉眉心,徐幼宜不是省油的灯,他得到西南王重用後,西南王帮他把徐家流放的男丁都赦免了奴籍,好好安顿,徐幼宜对西南王肝脑涂地死而後已,如今是铁了心要给西南王报仇,不知要搅出什麽风云。
他们在滨州查案遇到的“真假账本”,环环相扣,一层一层遮掩,正是出自徐幼宜的手笔。
对上徐幼宜,凡事都得多想几步,否则容易落入他的圈套。
星纪卫首领道:“据探子所言,她接到的任务是联系……”首领快速撇了一眼顾朔:“联系苏景同,如苏景同同意帮顾悯刺探消息刺杀陛下,她负责协助苏景同;如果苏景同对西南王有异心……”
首领擡头,吐出寒气森森的一个字:“杀!”
江天还等在马车上,警觉地观察周围。他接的任务是保护苏景同,前两天或许没事,这两天情况会大不相同。
苏景同拒绝帮顾悯,甚至建议他们缴械投降。
这条消息已经传到了西南王的眼线手中。
苏景同知道太多西南王的秘密,顾悯怕是要对苏景同动手。
苏景同提着桂花糕高高兴兴从康宁侯府出来,上车,打开桂花糕的食盒,甜腻的香味从食盒中传到江天鼻子中,江天喉头动了动。
苏景同捡了边上的一块,咬了一口,连忙吐出来,“呸呸呸,什麽东西这是,怎麽这麽难吃。”
江天:……
这人有没有品味?
桂花糕还难吃?!
那他觉得什麽好吃啊?
天底下就没有比桂花糕更好吃的东西!没有!没有!
苏景同无语:“又粘又腻,谁喜欢吃这个。”
苏景同把桂花糕推给车夫江天,不耐道:“赏你了。”
江天:……
江天悟了!
他最好的兄弟左正卿,一定是猜到他在这里当车夫,所以专门给他的。左正卿就是聪明啊,当然他的僞装是完美无缺的,只能说左正卿好兄弟太了解他!真不愧是好兄弟啊!虽然他一点都不饿,但最近确实馋桂花糕了。来得刚刚好啊!
不远处的阁楼上,一个偏僻的角落,一支淬了毒的箭搭在弓上,箭头泛着蓝光,对准了开着车窗无知无觉的苏景同。
江天松开手中的缰绳,去接桂花糕。奴才接主子赏赐,要双手接。江天的腰带下藏着一把贴身的软刀,靴子中藏着一把匕首,用来应对复杂情况。
江天双手去接桂花糕,两把武器都不在手边。
箭离弦,朝苏景同飞过来。
阁楼上的人紧盯着箭,苏景同武功平平,且在车中活动范围小,并无多少躲避空间,他必死无疑。